5月14日,河北高邑縣供電公司管理降損技術專責薛剛利用流程機器人計算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數據時發現法檢小區臺區線損異常,便立即通知城郊供電所員工張彥濤前往現場核查原因。張彥濤經過現場檢查發現,該臺區一互感器故障,導致臺區線損數據異常,更換互感器后,臺區線損恢復正常。
近年來,高邑縣供電公司實施線損精益化管理,通過編制線損異常明白卡、數字化監控分析、設置線損紅線指標等舉措,持續提升線損管理水平,形成了一套線損管理特色經驗。今年2至4月,該公司連續獲評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同期線損管理“百強縣公司”。
編制“明白卡” 精準指導線損治理工作
3月22日,高邑縣供電公司富村供電所員工郭霖測算出南焦村09臺區當日損失電量大于32千瓦時,按照線損異常明白卡中的臺區異常經驗公式計算,該臺區線損已達到異常范圍。他立即到現場查找原因,很快確定是線路漏電導致的異常。
“有了這個線損異常明白卡,哪條線路線損異常,用什么方法查找異常原因,用什么方法解決,我們都一目了然。”郭霖說。
在線路、臺區線損異常治理工作中,高邑縣供電公司創新工作方法,為基層一線員工編寫了線損異常明白卡。“明白卡”為精準發現線損異常提供了線路異常經驗公式和臺區異常經驗公式。
其中,線路異常經驗公式明確,以千瓦時為單位,一條線路當日損失電量應小于線路臺區數量乘以8再加上200,大于這個數值為線損異常;臺區異常經驗公式明確,以千瓦時為單位、以臺區容量每100千伏安為基數N,一個臺區當日損失電量應小于N乘以20,大于這個數值為線損異常。
線損異常明白卡還包含線損治理工作方法,“明白卡”中列舉了造成高線損率的掛線、U形環短接、零火線倒換等6種情況及無功補償、三相負荷調整等5種降損方法,指導員工逐條對比分析高損原因,精準降損,提升該公司線損治理工作效率。
加強數字化應用 有效分析監控線損情況
4月3日,高邑縣供電公司線損管理專責王剛測算線損時發現,10千伏坊冊線線損率由2.7%升高至5.53%,于是通知大營供電所到現場檢查。經檢查,供電員工發現是客戶計量裝置時鐘有誤,導致電量統計異?!,F場對時后,該線路線損恢復正常。
在線損治理工作中,高邑縣供電公司強化數字化應用,整合智能用電中心、所屬供電所的線損管理相關工作,成立線損集控中心,依托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和“網上電網”系統開展24小時在線監測分析,對73項業務監控督辦。
高邑縣供電公司還在一體化電量“T-2”(監控分析前2天數據)的基礎上,建立線損管理“T-1” (監控分析前1天數據)預警測算體系,利用線路和臺區線損計算流程機器人及時發現并治理數據采集異常的線路和臺區,盡量從源頭杜絕因計量故障、數據采集滯后等造成的線損率波動,實現線損超前管控。
精益化管控 設置線損紅線指標
3月6日,高邑縣供電公司城郊供電所為10千伏城南線加裝三組400千乏電容器,消除了低功率因數對該線路線損率的影響。經過改造,該線路線損率從3.1%降到2.5%。
高邑縣供電公司建立“一臺區一指標、一線路一指標”管理體系,結合歷史數據,明確每條線路和每個臺區線損率的上限和下限,設置紅線指標,劃定合理的運行區間,提升基層供電所的線損異常分析和高損定位能力,使線損治理更加精準。
在此基礎上,該公司重點分析、治理線損率偏差超過閾值的線路,2022年開展“春風固網”“金秋強網”配網巡檢治理專項行動,共改造11條10千伏線路、45個配電變壓器臺區、38條農村低壓線路,高損線路、高損臺區數量明顯下降。
截至今年4月底,高邑縣供電公司10千伏線路線損達標率99.81%,臺區線損達標率99.65%,臺區高損占比0.1%,線損治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李毅 祝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