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為切實推進應用同期線損系統、網上電網系統建設成果,落實電網一張圖、業務一條線、數據一個源的發展理念。9月28日國網杞縣供電公司組織召開9月份“降線損”攻堅工作會議,會議要求以國網公司推進開展同期線損系統、網上電網系統檔案融合為契機,制定依托“網上電網”精準分析助推“同期系統”降損增效的工作方案。
在線損月度分析例會上,公司領導要求積極開展“檔案溯源、數據校核、相輔而成、扎實推進”等系統建設工作,包括分行業日售電量數據校核、高負損線路分析等。依托網上電網系統,將線路網架、用戶行業電量與同期系統線損數據相結合,全力支撐公司完成用戶電量監測分析、高損線路減損規劃等工作,為本年度的線損攻堅任務提供智能化數據分析平臺。
降低線損率并不容易,公司發展建設部負責人說:“線損涉及到眾多變電站、輸配電線路、公專變電壓器、智能電能表等海量數據,與發展、調度、營銷、運檢等多個專業部門相關。每個專業部門都有單獨的業務系統都有獨自的線損率計算模塊,每個系統就像平行線一樣,互相沒有交集。如何將各個專業部門的數據融會貫通并進行關聯分析,挖掘數據的價值,發現隱藏的問題,這不僅是降低線損率的關鍵,公司管理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重要體現。
網上電網與同期線損系統正是為了打通專業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它實現了跨專業融合、全線上集成、零人工錄入、全鏈條貫通,基于問題導向實現了層層穿透、閉環管控,構建了一套齊抓共管的協同作業模式,推動基層發展、調度、運檢、營銷、計量等各個專業協同融合與友好互動。
“ 網上電網”系統建成后,將實現源網荷全量設備、環境資源等多維信息的網上搜尋與定制化展現,任意時間和區域的設備信息自動統計,縣公司一套表自動生成,負載、線損、單線單變等異常狀態自動預警等功能,有效消除此前業務工具手段缺乏、收資依靠手工報表、圖-數-表信息割裂、投資精準度欠缺、項目過程難以管控等問題。為發展業務人員提升項目評估、生產經營統計、診斷分析等業務的效率和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深化同期線損與網上電網兩大系統的大數據應用,提高公司10千伏分線與0.4千伏分臺區達標率、經濟運行率,制定切實的降損規劃方案,公司以同期線損系統中全網設備線損數據為抓手,以網上電網圖上作業、規劃設計、統計分析為依據,實現線損數據可視化管理?,F在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可視化數據,與網上電網的輸配電線路地理圖及設備負載等信息。進行臺區總表電量、主變負載、線路線損、行業電量等相關性分析,幫助我們更加直觀、精準地定位線損治理中的問題。大大地提升了臺區線損治理發現、評估、處理問題的效率,促進了線損管理精益化水平。
此次融合思路為以網上電網接入檔案為準,同期線損開展適應性匹配,存量數據開展數據融合,增量數據改為網上電網作為源頭接入。公司發展部指定“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嚴抓檔案管理。組織調度、運維、營銷等部門開展設備、線路、客戶信息系統間對比并同時開展現場實際的核查工作,規范檔案信息,從源端系統開展檔案數據梳理。確保 “同期線損系統”從“網上電網”抽取檔案與源端系統的檔案信息的完整和正確性。
第二步嚴抓管控過程。建立攻堅工作小組,打破專業壁壘,促進信息有效共融互通。建立“日通報、周督導、月分析和考核”的管理機制,督促各系統各專業按時完成數據日常管控和問題整改工作。
第三步提煉線路檔案融合工作經驗,逐步開展同期線損系統與網上電網輸電線路、電廠檔案接入、電廠上網關口電廠屬性初始化、變電站及主變檔案融合工作。加強業務培訓,實現“帶動一批人、鍛煉一批人、培養一批人、發現一批人”,為公司降線損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