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安徽省淮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一座5000平方米的玻璃大棚里,一株株種植在培養槽里的番茄苗開出了黃花,小小的熊蜂在花間飛舞??萍际痉秷@農業技術經理王增輝打開手機上的APP,在屏幕上點擊幾下,便看到了棚內的光照度、溫度、水、肥等數據。
當天,淮南地區氣溫已降至10攝氏度以下。大棚內的環境傳感器檢測到光照和溫度已不能滿足番茄苗的生長需求后,自動開啟了補光燈和空調?!拔覀儾捎玫氖菬o土栽培技術,無論是溫度、濕度、光照,還是滴水灌溉、施肥,都實現了智能化管控?!蓖踉鲚x說,“現代農業沒有土可以,沒有電可不行。有‘電保姆’在,我們豐收不愁?!?/p>
2020年4月份,科技示范園開工建設,王增輝向淮南供電公司提交了用電報裝申請。接到申請后,淮南供電公司客戶經理嚴焱和同事到現場勘查。根據規劃,占地1045畝的科技示范園內要安裝全天候氣候控制系統、智能化水肥控制系統、自動化種植系統、自動化物流系統等20多套農業設施?!鞍凑沼秒娫O備功率算下來,園區報裝容量達到1.42萬千伏安,要安裝不同容量的變壓器11臺?!眹漓驼f,當時,距離園區2.3千米的35千伏桂集變電站內已沒有足夠的分段間隔。110千伏樊廟變電站距離園區較遠,有5.8千米。如果從110千伏樊廟變電站接電,客戶要多投入30萬元資金。
為了降低客戶建設成本,淮南供電公司投資改造了35千伏桂集變電站,在變電站內增加兩個分段間隔,把電通到了科技示范園。
今年6月份,科技示范園一期工程竣工并投運。7月初,科技示范園內種下了各類蔬菜苗2億株,一座座玻璃大棚如同“植物工廠”。王增輝看著各類蔬菜苗按照預期生長,也沒發現用電有什么問題。嚴焱卻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監測到科技示范園內的功率因數偏低,便主動上門協助查找原因?!拔覀儼l現是科技示范園安裝在配電柜內的無功補償裝置沒有開啟。解決了這個問題后,他們一個月節約電費支出近3萬元?!眹漓驼f。
10月中旬,第一批蔬菜成熟了。玻璃大棚每平方米生產番茄120斤左右,是普通蔬菜大棚產量的3倍。因為品質好、無公害,雖然價格高于市場價,科技示范園種植的蔬菜依然被訂購一空。
“有電力支撐,我們建設二期、三期工程就沒有后顧之憂。將來,我們這里會建成集工廠化育苗、食品銷售溯源、職業農民培訓等于一體的產業基地,帶動周邊地區蔬菜種植轉型升級?!蓖踉鲚x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