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市場迎來重磅利好。
8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
《意見》提出: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左右等。
近年來,中國環保市場發展迅速,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政策推動和市場需求的共同作用下,環保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環保設備的廣泛應用,使得中國環保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然而,中國環保市場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環保技術的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環保市場的競爭秩序有待規范,一些企業存在低價競爭;環保服務的專業性和規范性有待提高,部分環保服務機構存在服務質量不高、服務內容單一等。節能環保產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兑庖姟返陌l布,無疑讓節能環保產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在就《意見》答記者問時透露,意見圍繞5大領域、3大環節,部署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其中,關于5大領域提到: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等。
《意見》還提出,加快西北風電光伏、西南水電、海上風電、沿海核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
這些政策必將為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注入政策“強心劑”。在一系列目標和規劃的推動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規模必將繼續擴大。
《意見》還注重市場化機制的打造,提出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制度。
綠色轉型須有完善的政策體系支撐,這些對于整個節能環保產業而言,有助于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同時,也為今后建立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打下了基礎,有助于制定實施更加科學的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