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張立寬) 4月26-27日,由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主辦的2023農村清潔取暖與生物質供熱論壇在濟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農村、發改、能源、環保等部門、行業專家、相關機構、企業代表300余人參加論壇。
論壇由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指導,中奧生物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北京奧科瑞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陽信縣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等協辦,得到了中國節能協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清潔供熱產業委員會、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生物質專業委員會、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等單位的支持。
本屆論壇以“清潔取暖新格局,低碳鄉村新生態”為題,旨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方案,圍繞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分析研判清潔取暖與生物質供熱新形勢,交流經驗,分享成果,對接資源,重構清潔取暖市場新生態,引領生物質供熱產業高質量發展。
去年,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提出,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打捆直燃、熱解炭氣聯產等技術,配套清潔爐具和生物質鍋爐,助力農村地區清潔取暖。近日,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的《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方案》也提出,以縣域為基本單元統籌城鄉清潔能源發展,推動鄉村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建設生物質收儲運及成型燃料加工、生物質鍋爐供熱等鄉村能源站。各地陸續出臺的“地方版”碳達峰實施方案也提出支持發展生物質能。在利好的政策形勢下,生物質能發展迎來新機遇。
面對撲面而來的政策春風,如何抓得住做得好,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質量發展成為業界當前關注的熱點。
據主辦方介紹,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生物質清潔取暖和供熱產業鏈初步形成,具有了一定的市場規模,涌現出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探索出了生物質成型燃料及秸稈捆燒供暖供熱、小型生物質氣化及熱電聯產、合同能源運營管理等技術模式與應用案例,培育和引領了市場。但是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有些共性問題與困難需要業界抱團共同突破。如技術創新不足、標準體系不完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推廣應用存在一些羈絆等,這些現實問題制約了生物質清潔供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會的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圍繞這些共性問題及解決方案展開交流研討,進行了思想碰撞。
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發展格局,今年如何起好步?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專家介紹,推動農村能源革命涉及能源可及、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等,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近期國家的政策導向也體現出,將農村能源革命融入鄉村振興,圍繞低碳鄉村建設實現產業鏈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大勢。傳統企業的產品經營思維已不能適應新發展形勢,企業對抱團經營,自強自律,共同突破發展障礙形成了廣泛共識。
論壇期間,由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牽頭,聯合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生物質專業委員會、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中奧生物能源聯合研究中心發起,近百家企業參與,共同發起“生物質清潔取暖與供熱產業高質量發展宣言”活動,從“協作共生構建市場新生態、揭榜掛帥講好行業故事、聚力賦能共建標桿樣板、聯合攻堅克難創新突破、自強自律營造誠信氛圍”五個方面提出倡議,旨在群策群力,聚勢賦能,鏈接資源,構建生物質清潔取暖與供熱市場共同體,探索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
專家介紹,我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資源,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也是“零碳”能源,在農村發展潛力巨大,不僅有助于推動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雙碳”目標實現,而且對減少秸稈焚燒污染,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勞動就業等具有重要意義,其綜合效益明顯。論壇同期召開的第15屆農村清潔取暖博覽會展示的行業發展成果和解決方案,以及根據行業大量實踐匯編的《農村清潔取暖與生物質供熱技術模式及應用案例2023》顯示,生物質清潔取暖與供熱已有了一定的推廣應用基礎,一方面企業應持續創新,自強自律做好自己,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建議國家政策對農村能源革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更多支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