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垃圾發電網獲悉,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公開關于來賓市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熱電聯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詳情如下: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關于來賓市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熱電聯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廣西來賓雅居樂節能環??萍加邢薰荆?/p>
《來賓市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熱電聯產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以下簡稱《報告書》)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項目情況。
項目屬新建(項目代碼:2019-451322-44-02-023205)。選址位于來賓市象州縣工業園區石龍片區B區,項目總占地面積12.0482公頃。
項目擬建設1×130t/h高溫超高壓循環流化床(以下簡稱CFB)鍋爐+1×20MW背壓式汽輪發電機組及4×260t/h高溫超高壓CFB鍋爐+3×40MW背壓式汽輪發電機組。項目分近期和遠期建設,其中近期建設1×130t/hCFB鍋爐+1×260t/hCFB鍋爐+1×20MW背壓式汽輪發電機組;遠期建設又分為二、三、四期建設,每期分別建設1×260t/hCFB鍋爐+1×40MW背壓式汽輪發電機組。供熱范圍為象州縣工業園石龍片區的用熱企業,主干管網總長度約為22.74公里,供熱半徑為8公里。項目協同處置來賓市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污水處理廠干化污泥。項目建設內容詳見《報告書》。
本次評價不含供熱管網、升壓站及送電線路等工程。
項目工程總投資為142807萬元,其中環??偼顿Y為9080萬元,占總投資的6.36%。
2019年10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來賓市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熱電聯產項目核準的批復》(桂發改電力〔2019〕1016號)。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同意來賓市三江口節能環保產業園熱電聯產項目核準文件有效期延期的批復》(桂發改電力〔2021〕948號),同意將桂發改電力〔2019〕1016號文件有效期延長至2022年10月28日。
項目符合《來賓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來政發〔2021〕14號)要求,符合《來賓市三江口新區總體規劃修編(2020-2035年)》、《象州縣工業園區總體規劃修編(2019-2035年)》、《來賓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修建性詳細規劃》、《象州縣工業園區石龍片區熱電聯產規劃(2020-2035)》等相關規劃、相關規劃環評及審查意見要求。
二、項目在落實《報告書》和本批復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后,對環境不利影響可以減少到區域環境可以接受的程度。在落實《來賓市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熱電聯產項目主要污染物區域削減方案》的前提下,同意你公司按照《報告書》中所列建設項目的性質、地點、規模、生產工藝、環境保護對策措施及下述要求進行建設。
三、項目要落實以下環境保護措施。
(一)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鍋爐煙氣。
1#~5#鍋爐煙氣分別采用“低氮燃燒+SNCR脫硝+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除霧器”工藝處理后,1#~2#鍋爐煙氣由120米高的1#煙囪(編號P1-1)排放,3#~5#鍋爐由120米高的2#煙囪(編號P2-1)排放。外排煙氣中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須達到《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環發〔2015〕164號)超低排放要求,汞及其化合物、煙氣黑度達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要求,氯化氫、重金屬及二噁英達到《生活垃圾焚燒污染物控制標準》(GB18485-2014)表4的污染物限值要求。氨排放達到《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10〕10號)中規定的SNCR氨逃逸控制限值要求。
2.輸煤及破煤系統粉塵、石灰石粉倉粉塵、灰倉粉塵、渣倉粉塵。
1#~2#皮帶轉運站廢氣分別由布袋除塵處理后經2根15米高的排氣筒(編號P1-2、P1-3)排放,1#~2#破碎樓廢氣分別由布袋除塵處理后經2根17米高排氣筒(編號P1-4、P1-5)排放,3#~4#皮帶轉運站廢氣分別由布袋除塵處理后經2根43.5米高排氣筒(編號P1-6、P1-7)排放,1#~9#爐前煤倉廢氣分別由布袋除塵處理后經9根33.5米高排氣筒(編號P1-8~P1-10、P2-2~P2-7)排放,1#~2#渣倉廢氣、1#~2#灰倉廢氣、石灰石粉倉廢氣分別由布袋除塵處理后經5根15米高排氣筒(編號P1-11、P2-8、P1-12、P2-9、P1-13)排放。外排廢氣中顆粒物須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要求。
3.污泥暫存及輸送惡臭氣體。
合理設置污泥暫存庫,摻燒的污泥含水率應小于40%,惡臭氣體經收集送入鍋爐焚燒;確保廠界氨、硫化氫和臭氣濃度達到《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相應標準要求。
4.落實無組織污染防治措施。干煤棚及輸煤棧道采用封閉設計;粉煤灰采用密閉罐車運輸。廠界顆粒物濃度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要求。
(二)廢水污染防治措施
1.落實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合理布置給排水管道,標明清、污、雨水管及走向。
2.生產廢水
(1)化水處理系統反沖洗廢水和反滲透濃水部分回用于脫硫系統補水,其它部分(近期21.24立方米/小時、遠期200.99立方米/小時)送到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污水處理廠(一期)處理。
(2)循環冷卻塔排污水經收集后送到煤水處理站的1000立方米復用水池后,回用于輸煤系統噴灑除塵和地面沖洗等,不外排。
(3)鍋爐排污水收集到鍋爐降溫池降溫后,回用于循環冷卻塔補水,不外排。
(4)屬于非經常性排水的鍋爐酸洗廢水,收集到400立方米綜合水池,經中和預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三級標準后,全部排放到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污水處理廠(一期)處理。
(5)煤泥廢水收集到煤水處理站1000立方米調節池,采用“絮凝+沉淀”處理工藝處理后收集到復用水池,回用于輸煤系統除塵噴灑、地面沖洗等,不外排。
(6)脫硫廢水收集到脫硫廢水處理站,采用“中和+絮凝+澄清”處理工藝處理后回用于輸煤系統除塵噴灑、地面沖洗等,不外排。
3.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送到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污水處理廠(一期)處理。
4.三江口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污水處理廠(一期)未建成投運前,項目不得投產。
(三)固體廢物處置措施。
1.屬于一般固體廢物的爐渣、脫硫石膏、輸煤系統廢濾袋外售綜合利用;煤泥返回鍋爐摻燒;化水處理系統廢濾膜由更換廠家回收;生活垃圾經收集后由環衛部門處理。一般固廢暫存庫應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及其修改單的要求進行建設。
2.屬于危險廢物的廢礦物油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理,廢鉛蓄電池由有資質的廠家回收。項目投產后盡快完成粉煤灰、鍋爐煙氣系統廢濾袋、脫硫廢水污泥的屬性鑒定,若屬性鑒別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外售綜合利用;若鑒定為危險廢物,須委托有危廢處理資質的單位處置;未鑒別前,須按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3.危廢暫存庫應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單(公告2013年第36號)的要求進行建設,嚴格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
4.每批次摻燒污泥進廠前必須進行檢測,確定為一般固廢后的污泥方可入廠,禁止危廢污泥摻混進場。
(四)噪聲污染防治措施。
優先選擇低噪設備,合理布置高噪設備,采取設置減震基礎、安裝消聲裝置、利用建筑隔聲、綠化等降噪措施,確保廠界噪聲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
(五)按分區防滲原則落實各項防滲措施。合理設立地下水水質監控點,委托有資質的監測機構對地下水水質進行定期動態監測,做好地下水污染預警預報。
(六)落實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加強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
(七)按照《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環發〔2015〕4號)相關要求,開展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制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報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試行)(環境保護部第34號)、《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試行)》(原環境保護部公告2016年第74號)相關要求,制定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隱患排查治理檔案。按照《危險廢物收集 貯存 運輸技術規范》(HJ 2025-2012)要求做好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過程的管理,避免對環境發生污染風險,落實相關環境風險防控措施。
(八)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機制方案》(環發〔2015〕162號),公開項目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并主動做好項目建設和運營期與周邊公眾的溝通協調,及時解決公眾提出的環境問題,采納公眾的合理意見,滿足公眾合理的環境訴求。
四、項目近期建成后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為顆粒物20.031噸/年,二氧化硫62.830噸/年,氮氧化物102.211噸/年,遠期建成后全廠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為顆粒物60.06噸/年,二氧化硫188.40噸/年,氮氧化物306.48噸/年。
近期建成后碳排放量為601312噸/年,遠期建成后全廠碳排放量為1795061噸/年。
五、項目生產時,建設單位須委托有資質的環境監測機構,按《報告書》所列的環境監測方案實施監測,并按國家有關要求公開監測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監測結果定期上報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六、建設單位要嚴格執行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并依法申報排污許可證。在落實本批復和環評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后,建設單位可自行決定項目投入調試的具體時間并請以書面形式函告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調試生產前,建設單位應按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對排污許可證進行申報工作。未落實本批復和環評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擅自投入調試生產、未經竣工環境驗收擅自投入生產的,未向社會公開有關信息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七、建設單位在接到本批復20日內,將批準后的《報告書》送達來賓市生態環境局、來賓市象州生態環境局,并按規定接受轄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八、請來賓市生態環境局、來賓市象州生態環境局按規定對項目執行環?!叭瑫r”情況進行日常監督管理,發現環境問題及時上報我廳。
九、請來賓市生態環境局、來賓市象州生態環境局按照信息公開相關要求,及時公開項目區域削減方案的落實承諾及后續監督管理情況,保障公眾環境保護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建設單位應每年向社會公開削減措施落實進展。
十、本批復自下達之日起超過5年,方決定該項目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我廳重新審核。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工藝、環境保護對策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須向我廳重新報批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2021年11月22日
(此件公開發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