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進展報告(2021)》日前在京發布?!秷蟾妗氛J為,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及實施節能提效,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路徑。
“概括起來,可表述為‘優產、減煤、穩油、增氣、加新、提效’,即優化產業結構,逐步減少煤炭消費,穩定石油消費規模,增加天然氣消費規模,提升風、光等新能源消費比重,建立節能提高能效長效機制?!敝袊鴩H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長、能源政策研究所負責人景春梅表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王一鳴表示,碳達峰可以在沒有天花板的情況下自然達到,而碳中和是有明確的剛性約束。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難度與碳達峰峰值有直接聯系。2030年前碳達峰峰值越低,意味著2060年碳中和的難度越小。因此,從現在起就要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盡可能提前實現碳達峰并降低峰值,確保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刂贫趸寂欧?,最重要的途徑是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發展可再生能源。
據介紹,《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進展報告(2021)》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織編寫。
《報告》認為,我國要在10年內實現碳達峰、再用30年實現碳中和,面臨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綠色低碳技術不足、體制機制不完善、外部環境嚴峻六大挑戰,應立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穩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為底線,爭取時間實現新能源的逐漸替代,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平穩過渡。一是因地制宜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避免“一刀切”和“碳沖鋒”;二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嚴控“兩高”產業;三是調整能源結構,打造清潔高效現代能源體系;四是重視節能提高能效,實現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五是積極推動電氣化、新型燃料替代、負碳等技術突破和創新;六是加強技術、政策、標準和規則等國際合作;七是深化改革,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電力體制。(原載1月11日《經濟日報》6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