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期,不同行業的多個企業做出“到2050年完成凈零碳排放”的承諾。據了解,凈零碳排放是指實現二氧化碳消除量完全抵消排放量,需要通過工業、交通等能源運動來進行減排。那么作為提前實現2020年碳排放的我國,在這一方面上要怎么做呢?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不同行業內的多家公司表示“2050年實現‘凈零煙排放’”:
——油企:2020年2月,根據BP集團披露的相關公告可知,公司希望于2050年或更早時間實現“凈零碳排放”目標;
——鐵礦石企業:力拓集團發布《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報告》,并宣布未來五年投資10億美元開展減排項目,力爭2050年實現運營業務凈零排放;
——風電、光伏企業: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和遠景集團等加入RE100綠色倡議由氣候組織,在全球范圍內的生產及運營所需電力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加速實現電網零碳排放,確保不晚于2050年全部使用綠色電力。
——賽車: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在2019年年末公布了公布了“凈零碳排放”計劃,確定目標為到2025年,F1賽場上所有一次性塑料物品將不復存在,現場所有廢品也將被回收再利用或用于堆肥。
到底什么是“凈零碳排放”?為什么參與的行業各不相同呢?碳排放我們都知道,是指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的排放。
“凈零碳排放”是指實現二氧化碳消除量完全抵消排放量?!栋屠鑵f定》中要求1.5℃的溫升目標,人類需要在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在設定的溫控目標下,也就是為我們作出了“碳預算”,一旦超標,升溫便不可避免,這就要求凈碳排放量必須歸零甚至成為負值。
能源活動通常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排放源。數據顯示,75%左右的碳排放來自于能源工業、制造業、建筑業等;移動源燃燒造成的排放量約占能源部門排放量的 25%,包括建材產品、化工產品、金屬產品等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固體廢棄物焚燒的碳排放和交通造成的碳排放。
從來源可以看出,碳排放涉及方方面面,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不同行業紛紛參與其中。我國近年來碳排放強度大幅下降,截止2018年底,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即比 2005 年下降 40%-45%。
我國每年98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總量的28%,無論對于整個世界還是對于我國自身而言,我國探索實現凈零碳排放的戰略路徑意義重大?!吨袊?050:一個全面實現現代化國家的零碳圖景》中指出,目前我國實現這一目標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是可行的。
研究初步結論顯示,如要實現2050年中國能源的零碳轉型,電氣化將是未來中國零碳經濟的重點方向,同時還需要氫的生產和使用增加到三倍以上。而路面交通、化工、鋼鐵、建筑供熱等領域均可以實現大規模電氣化,重型交通、鋼鐵、化工、電力儲能等領域都將為氫能帶來更大的需求。
除此之外,生物質能以及在與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相結合的前提下繼續使用一些化石燃料,這些都是可探索和創新的多元化零碳技術。當然,想實現這一可行的零碳經濟路徑,必須制定清晰的目標,并推行強有力的公共政策。
在這一方面上,我國也已經逐步開展碳市場的探索,并發布了多個政策文件,推進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當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已經有了初步建設方案,同時生態環境部也在考慮擴大參與碳市場的行業范圍和主體范圍,為其他行業納入碳市場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有專家認為,在此推動下,與傳統能源、資源類企業相比,新能源企業有望成為實現“凈零碳排放”的先鋒軍,比如光伏、風電等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