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排放監測系統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26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增至35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率達到6%。
推動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包括全球各國高度依賴燃煤發電廠發電,以及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嚴格的排放規范和標準。另外,對環境保護的需求增加也促進了排放監測系統市場的增長。
從系統構成來看,到2025年,硬件市場將占據排放監控系統市場的最大規模。硬件市場的增長可以歸因于在煙氣排放監測系統CEMS和車載尾氣排放監測系統PEMS中都使用它們來收集排放數據。CEMS通過其硬件組件運行,而PEMS是一個軟件驅動的系統,并使用傳感器等硬件組件來預測氣體排放。由于大多數工廠都安裝了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因此基于硬件的連續排放監測系統增加了對硬件設備的需求。
從監測類型來看,到2025年,CEMS將占該市場的最大規模。CEMS用于收集有關來自各個行業(例如發電,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制品和廢物焚燒)的氣體排放水平的數據。此外,有關跨行業污染監測的嚴格法規的實施預計將增加對CEMS的需求。
從區域市場來看,預測期內,亞太地區預計將成為排放監測系統的最大區域市場。中國和印度是亞太地區市場增長的主要貢獻者。這也可以歸因于該地區不斷增長的發電和化學使用行業,它們是排放監測系統的主要用戶。此外,燃煤電廠容量的增加是對排放監測系統需求不斷增長的另一個原因。
2020年,COVID-19大流行肆虐全球,導致全球范圍內的封鎖措施。由于僅允許的有限運輸,亞太地區及其周圍的供應鏈已經中斷。在封鎖之下,由于許多制造部門的關閉,亞洲國家遭受了巨大的業務和收入損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