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隨著最后一臺機組正式投產發電,歷時9年建設的大藤峽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完工,與之配套建設的立體水生態保護工程體系也宣告建成并發揮效益。
大藤峽水利樞紐位于廣西桂平市的黔江河段,于2014年開工建設,總庫容34.79億立方米,防洪庫容15億立方米,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工程。
由中國電建承建的大藤峽工程發電機組各項技術指標位居國內同類型機組前列,水輪機核心部件由中國自主研發,推力負荷3800噸,轉輪直徑10.4米,高7.5米,發電機定子鐵芯外徑17.2米,轉子最大直徑16.4米。為最大程度減少大藤峽工程建設對流域水生態環境的影響,大藤峽工程配套建設了“一中心(紅水河珍稀魚類保育中心)、雙魚道(黔江主壩魚道和南木江仿自然生態魚道)、雙增殖站(大藤峽魚類增殖站、來賓增殖站)、五人造生境(4處人工魚巢和1處人造產卵場)”,構成了立體的魚類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
據了解,該工程的完工將進一步完善珠江流域防洪體系,打牢國家水網重要結點,全面建成紅水河“清潔能源走廊”,為強化珠江流域治理管理、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全新動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