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規劃建設 > 企業

    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

    水電九局發布時間:2022-05-17 09:11:41  作者:韓波、盧小鳳

    走進貴州省長順縣一座坐落在青山峻嶺間的小村落,一排排錯落有致的青磚黃墻樓房、干凈整潔的村舍道路、路燈綠植整齊劃一、一應俱全的文化廣場健身器材,可愛的孩童玩耍嬉戲,硬朗的老人駐足聊天……一幅村凈、景美、人和的美麗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

    這里是由長順縣代化鎮康順小區258戶1439人和鼓揚鎮200戶872人共同組成的新的“大家庭”,在水電九局承建的長順生態移民搬遷工程的推動下,昔日的偏僻小村如今已搖身一變,從“跋山涉水穿林”成為“進城入鎮上樓”,昂首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

    扎根熱土起新房

    長順縣代化鎮、鼓揚鎮兩個易地搬遷安置房工程是黔南州“移民搬遷安置一批”的第一站,安置房為混凝土框架結構,共34棟建筑,總建筑面積約5.36萬平方米。2016年春節剛過,安置房項目建設正式開工。

    在這樣的偏遠地區,地質條件差,水資源極度匱乏,山區道路難行,施工材料運輸不便,孔樁施工艱難,當地砂石骨料供應量不足……施工尚且面臨種種挑戰,更何況當地的居民日復一日的生活是有多么艱辛?面對一個個難題,項目部全體職工不畏艱險,勇挑重擔,更加堅定了全力以赴突破難關,為“通水、通電、通路”困難的山區地方居民早日實現“住上新房子”的夢想。

    項目部針對巖溶地區特殊條件堅持安全和質量兩手抓,重新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進度計劃并積極進行工藝創新、采用新技術,積極與鎮政府和縣政府相關部門協調,遇到問題現場解決,精心組織人力、物力、機械,搶工期、抓進度、保質量。通過與監理單位、業主單位的積極溝通和緊密合作,精心組織,僅用1年時間,便在預定的合同工期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代化、鼓揚安置點458套安置住房的建設任務,使得山區人民在2017新年到來前搬進了新家。

    技能教育走新路

    為增加當地建筑勞動力輸出,水電九局組建了農民工夜校,組織當地人員進行鋼筋加工、焊接、模板拼裝、砌筑、抹灰等建筑技能培訓,培訓合格后項目全部雇用參與工程建設。建設期間,項目累計培訓建筑工人達300余人。培訓和選派的建筑技能小組在黔南州建筑技能大賽中斬獲了州縣團體一等獎,成為當地百姓通過勞動技能教育和培訓實現勞動力輸出創收致富的典范。

    一枝一葉總關情,最是“小事”顯擔當。班光宇,是一個地道的鼓揚鎮布依族小伙,高中文化的他閑在家中對未來充滿了迷茫,項目部了解情況后鼓勵他到民工夜校進行學習,他喜歡操作挖掘機,便安排了一個資深挖掘機師傅跟他結成師帶徒,通過幾個月的努力他便能自己獨立的進行挖掘機作業,也考取了特種操作證。

    因他的勤奮好學、踏實肯干深深地獲得了水電九局勞務單位的信任。五年來,他從鼓揚出發,走出大山,先后在貴陽茶郡、御龍天峰和中央廣場等房建項目從事挖機作業。通過努力,班光宇現在擁有了自己的挖掘機,過上了技能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

    在代化、鼓揚兩個安置點,我們時常聽見這樣的聲音:“以前我們都是農民,干的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體力活,沒想到我們還能變成技術工。只要我肯努力,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的?!?/p>

    “比起以前深一腳淺一腳走幾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在鄉鎮找一份工作,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了固定收入,孩子上學也有了保障?!?/p>

    產業共建齊致富

    安置房在建設和設計上進行了充分的優化,將建筑單體的第一層,也是原先的工具間進行分割和布置,確保搬出來的村民有工作和生產的空間,也方便了政府引進產業。在代化、鼓揚安置點,平價超市、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中心、歡樂子女之家、衛生服務站、電商工作室、政務工作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代化鎮楓香染民族文化刺繡園里,周師傅正在忙碌著繪制香染的圖案。2017年,他成為了第一批搬進安置房的山區人民,受布依文化感染的他對楓香染民族文化有著濃厚的情感,在項目和政府的配合下周師傅在代化安置點辦起了刺繡園,他還去往浙江和香港科技大學交流學習,并將香染和刺繡的技術傳授給搬遷出來的人民,帶動他們在家門口增加收入。

    如今,代化鎮的楓香染刺繡作品遠銷香港,市場良好的情況下年收入不菲,成為了人們手中致富的“錢袋子”。

    35歲的王壽花正在在安置小區一樓宏信電子廠內進行變壓器電子元件加工。談起這幾年生活的變化,她感觸頗深:“我們是2016年搬過來的,比老家方便太多了,樓下就是超市,對面就是醫院,小孩上學的幼兒園離這里就幾百米的路程?!弊詮陌醽戆仓命c后,她一面接送子女讀書,一面在安置點的工廠進行電子產品加工,在家門口也能養活自己,“現在的生活好多了,搬出來后生活就有了新希望,只要肯努力我相信生活只會越來越好!”王壽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我原來都在外面打工,2017年我們從老房子搬進了敞亮的新房子,政府還引進了蔬菜基地,我就一直在這里干活,上班又近,還能照顧家里,現在的農村生活就是我向往的幸福生活呀?!?nbsp; 

    昔日的偏遠小鄉村,因為基建相對落后,產業薄弱,村民增收困難。但是,在易地搬遷項目落實后,情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水電九局作為貴州省易地搬遷工程建設的先行軍,通過建安置房促易地搬遷、開技能培訓促就業、產業共建支持致富的良性循環,讓當地百姓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助力地方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建設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水電九局承建的長順縣生態移民安置房新面貌

    工人師傅正在安置房小區成立的蠟染廠工作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