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生牛犢不怕虎”到穩扎穩打匠心傳承,二十載一晃而過,他自風雨而來,步履匆匆,用愛崗奉獻,鋪就了一條守崗為電建,奮斗為祖國的無悔之路。
青春韶華,他說吃苦是難得的福氣,只有不畏艱難,才能為夢想找到遠航的方向;人到中年,他說吃苦是歲月的沉淀,只有不曾放棄,才能讓人生不負來時的砥礪。
他叫蘭昌志,現任中國水電五局四分局(建筑分局)總工程師,分管分局北方區域所屬項目全面工作,自2001年進入水電五局工作,這二十年來,他歷過多個崗位,腳步丈量過山水重重和城市街巷,永恒不變的,是敢闖無懼,兩肩霜塵的電建初心。
醒著拼 才有底氣
油氈棚,大壩邊,腳下是如拓荒般的山巖土路,眼前是各種需要迅速熟悉并進入狀態的工作流程,2001年7月,蘭昌志入職“第一站”——西昌漫水灣水利樞紐工程,初到項目部的很長一段時間,他面臨的就是這些現狀。
說句實在話,那時的西昌大壩邊的工作環境,對初涉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離家千里的牽掛自不必說,一群人擠在狹小的房間里,油氈作頂,冬冷夏熱,只“住”這一項,就出了道難度不小的“考題”。彼時,尚有抱負溢滿懷,蘭昌志在最初的懵懂過后,努力調整著自己的狀態,“既來之,則無懼”,短短六個字,激起了他提筆“作答”的勇氣,此后的兩年里,蘭昌志和很多年輕人一起,穿行于壩上,用汗水和腳步,丈量著漫水灣水利樞紐工程的每一米進展。
身為技術員,他將技術提升作為工作落實踐諾見效的基石,常學常思常實踐,朝迎晨光夜沐星辰,扎根在西昌大壩上,不放過每一個施工細節,一點一滴,謹慎篤行,始終堅守著“細心”、“恒心”與“提升”、“有序”的完美融合,并將這種融合,一直保持了二十多年。
從漫水灣水利樞紐工程,到甘洛春禾電站項目、閩東電站擴建工程地下廠房及開關站、清遠抽水蓄能電站進場公路1標段……美立方房建項目部、美立方房建項目部、青白江彌牟鎮城鄉建設安置房二期、成都泛悅城市廣場、瑞金文化藝術中心等等,細數過來,大大小小十多個項目,走走停停,自山河到城市不知多少個“驛站”,項目一個個建成的同時,蘭昌志手中的積累也越來越多,他先后參加過武漢理工大學房屋建筑工程專業、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工程專業、北京順義區第七期項目經理培訓等多項學習,收獲多個專業證書,33歲那年評為高級工程師并有三個一級建造師傍身,專業工程知識儲備愈加豐沛,這是蘭昌志堅持“充電”的回饋,亦是他對每一項工程的“獻禮”,“醒著拼!才有底氣往前闖”,這張職場“答卷”,蘭昌志落筆扎實,答得漂亮!
樹標桿 自有豪氣
在水電五局建筑分局,初聞蘭昌志的人,多半會從他人的講述中,勾勒出一個“敢闖敢拼、風風火火”的人物形象,而熟悉他的人,則會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儒雅如松柏,胸襟藏才華”,這話可是有根據的,在項目部,很多人親切地喚他為“蘭總”,這位“蘭總”,俯身為工程,溫和待同事,又如同一冊書,封面看似素白,翻開來看,卻發現每一頁都蘊含滿滿。
這些年來,先后榮獲公司“先進工作者”、“優秀項目經理”等榮譽稱號,所負責的項目多次被評為年度“安全生產先進項目部”,2010年主持承擔的題為《長江入??诟谐眳^充泥管袋吹填施工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的科學研究,榮獲2013年度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獎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主持編制的《感潮區圍堤充泥管袋吹填施工工法》榮獲四川省省級工法證書;發表論文的其中一篇榮獲四川省水力發電工程學會2015年度優秀論文優秀獎......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都寫進蘭昌志的人生“書頁”里,就如同春耕沐雨后的秋收冬藏。
蘭昌志的滿腹才氣,體現在工程的方方面面,在施工過程中遇到難題,他腦筋轉得極快,總能迅速找到突破口,尋到解決方案。
“這個項目合同條款苛刻,現場條件復雜,業主資金狀況差,施工難度不小”,2016年2月,公司承建南國置業.泛悅城市廣場項目第一期二標段和二期一標段,項目是商住一體的綜合體,蘭昌志時任項目經理,負責工程全面工作,這些施工難度擺在眼前,卻擋不住他迎難而上的腳步。一抓合同履行,蘭昌志堅持業主要求和施工標準為先,嚴守“市標化工地”及“市優質工程”兩個底線,組織開展安全文明施工的同時,提出“質量要杠杠的”,“進度要妥妥的”兩項硬要求,尤其是8號公寓樓采用爬架施工,這樣的施工方式,成為項目一大亮點,依托本項目申報的兩項科技創新課題,也為后續多項建筑施工積累了可借鑒經驗,在公司內部建立了首個“安全體驗館”,廣受好評,并廣泛應用于多項工程;二抓對外協調,合同簽訂后,仍不忘充分協調溝通,不斷改進施工方法,全力滿足業主要求,在業主要求地下室搶工大干期間,開展并實現了“大干70天,實現經營產值5500萬的目標”活動,“一周內混凝土澆筑方量達到13000方”,這個數字不僅創下了記錄,也樹立起建筑項目標桿。
回望蘭昌志這些年與同事并肩奮戰所建成的各個工程,每一個建筑工地上,都有著他們闊步而行并肩而戰的豪氣,樹標桿!這話不是空談,而是實打實的成績體現。
傳幫帶 賦能創效
“電建工程人,俯首甘鋪路”,二十年一路走來,蘭昌志有著忙不完的工作,也有著從不愿卸掉的責任,無論在哪個崗位,他始終將自己定位為“鋪路石”的存在,做好自己無愧于心,傳承育人更見于行。
曾經一度,蘭昌志身兼幾個項目的項目經理,那段日子,他幾乎沒有停歇的時間,工地到項目部,再到下一個工地,兩腳匆匆踩的是泥,兩肩勇擔履行職責,可再忙再累,遇到項目部新來的同事,他瞬間就化身為暖心的“蘭總”,在對生活的殷殷關切中打消年輕人初入職場的惶恐不安,在將業務口口相傳中幫他們樹立起投入工作的勇氣。
2016年,我加入了中國水電五局,來到了青白江項目,當時的項目經理蘭昌志也是我的第一位師傅。六年的時光稍縱即逝,許多當時在青白江項目的年輕人現在已經成長為分局的部門主任、項目經理、總工、商務經理等等。蘭昌志在項目上堅持用“制度”管人,建章立制,注重精細化管理,對每一個環節嚴格要求,不斷完善獎懲制度。聽到“制度”管人,你是否會覺得在他的管理下肯定會非常緊張壓抑,但只要是在他項目待過的人都知道,他始終大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業余時間開展多種文化活動,讓職工“上講臺”鍛煉語言表達能力,他帶過的團隊,各類評分始終名列前茅。
“誰不是從新人做起啊,想起那時候在漫水灣的油氈棚底下,前輩也是這樣關心我的,老一輩電建人的優良作風,這輩子都不能丟,電建事業的發展,也要靠大家伙兒的勠力齊心”,這是蘭昌志的肺腑之言。
“‘蘭總’這人沒架子”,2017初,在瑞金項目,新人李浩這樣評價蘭昌志,那時的李浩剛到項目部,和二十年前剛到西昌大壩的蘭昌志一樣,做事底氣不足,遇上技術難題也不敢主動開口去問,心細如發的蘭昌志及時發現了問題,那時已是分局總工程師的他并沒有采取說教的方式,而是親自到一線,手把手的教,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李浩很快轉變了工作狀態,并迅速成長為公司業務人才隊伍里的一塊“磚石”,如當年的蘭昌志一樣,砥礪在崗,堅守初心,于山水間,書寫著屬于自己的電建“書頁”。
賦能是為了更好的創效,2017年,在蘭昌志同時任擔瑞金PPP項目的項目公司總經理和瑞金總承包部項目經理期間,所帶領的團隊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項目獲得“安全文明標化工地”“市優質工程”等獎項,降低了管理費300余萬元,也增加了創標創獎金額170余萬元。期間發現項目合同條款對公司不利,經與政府部門多次溝通協調,將本屬于公司運營期投入的影劇院精裝修和聲光電工程約1.25億元的內容交由政府另行招采實施,且受營改增及材料漲價等影響,工程投資超概算,也完善了超概算合規手續,并簽訂了補充協議,約定最終審計完成之前按照原合同投資額進行工程款回購,不僅為項目降低了風險,也化解了運營期需投入的高額資金。
一個團隊,要有拼勁,更要賦能創效,這是蘭昌志作為“領頭羊”對身邊人的要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在人才隊伍的培養上頗有心得,不局限于書本的知識傳授,更注重工地上的思與做,秉承著水電五局長遠人才戰略的要求,細心了解每位員工,尤其是青年員工的技能水平與性格特點,營造歸屬感,增強成就感,聚每位電建人的合力,為水電五局每一項建筑工程添磚加瓦。
“喂!‘蘭總’,又干嗎去???”
這不,停不下來的蘭昌志步履匆忙,一個施工環節暫告一段落,他剛做完質量檢查,又著急忙慌的走出工地大門,別人背后喊著,他頭也不回,遙遙應一句,“去別的工地轉轉,去市場看看”,這“一轉一看”可不簡單,蘭昌志要尋的是現場生產管理、合同談判技巧、建筑工程市場行情及盈虧點等方方面面的有用訊息,不局限于一項工程,目光要再放得長遠些,但腳下的步子,一定要穩,要踏實。
“‘蘭總’,下一站該去哪兒了?”
“或是山水間,或是另一座城市,我是電建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不管去哪兒,擼起袖子加油干!身為共產黨員的蘭昌志,就這樣不斷地給自己施壓,也不斷地在超越自己,負重致遠的人生信條,從不曾褪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