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電建路橋公司承建的海陽市北京路(海翔中路-海濱中路)段完成全部道路工程,提前10天實現通車。
該項目于2021年8月8日正式開工,歷時89天,是2021年度以來海陽項目向海陽市民交付的第三條城市主干道,該條道路的順利通車極大地方便了市民通行,受到道路沿線企業和廣大市民的好評。
海陽市北京路(海翔中路-海濱中路)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是山東省海陽市在建重點項目,路段全長2248.76米,路幅寬度35米,其中車行道寬度25米,兩側綠籬各2米,人行道寬3米,位于海陽市南部新城區,是海陽市一條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路,承載連接新老城區、服務廣大市民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海陽市為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消除車輛通行安全隱患、改善市民出行質量,推動沿線經濟的發展及優化調整沿線產業結構而建設的重點道路項目。
為貫通新老城,連接“大民生”?,電建路橋公司海陽項目自開工伊始就確定了將北京路打造成海陽第一路的建設目標。在道路施工中,項目團隊技術攻關,解決了軟基換填、拋石擠淤、巖石破碎、地下降水等多種技術難題,先后克服了疫情防控、雨季施工、環保督察、地材斷供和臨近高鐵施工路段車輛擁堵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10月”黃金施工期,天氣連綿大雨、氣溫下降,導致施工進度遲滯。項目團隊群策群力,精心安排施工,抓住任何施工機會,保質量,拼進度,倒排工期,積極落實現場協調,實施穿插施工,采取“5+2,白加黑”模式開展工作,保質保量完成了既定施工目標。
在技術上嚴格把關保障工程質量,進一步完善工藝設計,充分結合水穩、瀝青砼的化學性能控制周期,嚴格把控施工中運輸、施工速度、材料初凝等關鍵環節。針對水穩層鋪設,科學制定水泥穩定碎石攤鋪方案,優化施工流程,在抓進度的同時確保質量。
在建設過程中,注重實行道路施工標準化,在施工現場設置標準化大門、八牌兩圖、夜間警示牌、導向指示牌、防撞緩沖裝置、形象圍擋、噴淋等裝置,施工過程中嚴格實行工序驗收管理;積極推行施工管理智能化,現場設置可視化監控、VR體驗館、太陽能保通機器人等,圍繞打造“精品樣板項目”,在山東區域樹立企業形象、展示品牌價值。
“團結協作鑄精品,凝心聚力創佳績”,歷經89個日夜奮戰,一朝捷報,在海陽項目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11月8日,北京路實現主路通車,較實施機構計劃工期提前10天通車,兌現了中國電建路橋如期履約的承諾,向海陽人民交上了一條高標準的幸福大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