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風電 > 海上風電

    華電重工海環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星波:國內海上風電施工裝備、能力現狀分析及發展展望

    光伏們發布時間:2021-06-24 17:21:16

    “搶裝潮過后,安裝船總體上會出現過剩,但是從質量方面講,高性能的施工船不足。我建議,如果想往海上施工發展,目前獨立的一類的船不要再多,要造就造高性能船機,從而適應大兆瓦、深遠海風電。

    同時,一段時間內,單樁基礎仍然是主要的基礎形式,但是隨著水深的不斷增加和機組的大型化,單樁長度,重量都將逐步變得非常龐大。這對船機的要求非常高。導管架基礎在海上風電基礎占比逐步加大,漂浮式基礎也會逐步的加大。風電安裝船將向大型化,高效化趨勢發展。海工裝備造價高昂,提供工效是降低成本的關鍵,從施工裝備和效率來看,我們對標歐洲,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施工組織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p>

    ——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環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星波

    6月24日,由北極星電力網、上海電力大學、上海新能源人才技術教育交流中心共同舉辦的“2021海上風電創新發展大會”在上海正式召開,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環事業部副總經理張星波先生帶來《國內海上風電施工裝備、能力現狀分析及發展展望》,以下為現場發言:

    專題推薦:現場直播 | 2021年海上風電創新發展大會

    張星波:大家下午好,我們是做施工的,所以今天下午跟大家交流的內容,主要是大概梳理一下國內做施工的裝備,能力等?,F在搶裝潮,全國在建的項目都熱火朝天,我國開發海上風電主要有五大集團,三峽,中廣核,還有一些沿海省份的地方企業。

    十三五期間,機組大型化趨勢非常明顯,而且非???,十三五開始的時候東海大橋第一個海上風場用3兆瓦,十三五開始一些項目也是用的3兆瓦,到現在是6兆瓦起步。風機的大型化,對風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但是它對施工裝備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F在有一些12兆瓦,11兆瓦風機,現在國內沒有幾條船能做,這是一個需要施工裝備關注的點。

    現在平價上網,現在大家基本上認為度電成本如果能降下來35%,這個風電項目就值得往下開發,平價就能扛得住。這樣的話支撐結構,海上安裝,運維都需要同步的降低。這是關于平價,我們的一些想法。

    下面我們梳理一下國內現在參與海上風電施工的施工企業,大概分以下幾類,一個電力系統,有我們華電重工,龍源振華,中廣核工程公司,廣東火電,貴州工程。這里面有一塊主力軍就是交運系統,中交三航,一航,天津港,三個打撈局,還有鐵建系統,民營及其它的?;旧线@就是目前國內參與到海上風電施工領域的。上面列的這些,基本上都自有裝備,體量比較大,也具備一定的實力。

    我大概就海上風電施工裝備目前的基本情況做一個梳理,海上風電通常說起來,它需要兩類船,一類是打樁的,一類是吊裝的,海上風電打樁和安裝的船舶或者起重船,一般打樁都要配備大型的起重機。起重船,裝基礎的吊裝,施工輔助吊裝,沉樁等等,現在數量很多,基本上滿足施工的需求,但是適用于廣東區域的大型船舶還是比較少,因為它那邊水相對比較深,浪比較大,船小了到廣東不行。隨著風機大型化的趨勢很明顯,和深遠海風電場開發的大型起重船需求加大。我們有一個陽江的項目,已經到40多米水深,這個船和江蘇這邊用的船體量完全不一樣的。

    下面說的是自升式平臺,目前統計的有33個自升式平臺,還有馬上要下水的,這個數量還在增加。而且海上吊風機的不光是自升式平臺了,今年搶裝潮改造了不少海上油氣的平臺,然后改造以后參與海上搶裝。海纜敷設船,因為越來越遠,海纜越來越粗,載重量也越來越大,我國有14艘。

    因為海上做基礎,除了基礎施工,風機吊裝之外,還有塔筒的制造。制造廠海上風電的塔筒,導管架,單樁的制造,基本上分布在一個范圍里面。主要在江蘇,江蘇是最多的,山東、浙江。這些單樁,導管架,塔筒基本上能滿足需求,但是分布不太均勻。廣東來說的話,目前還是有很多導管架從江蘇浙江拖過去的。從區域上分布還是有點問題的。

    做海上風電的基礎結構,它需要幾個能力,一個是堆存能力,因為很多單樁要做成分段,然后到碼頭把它總成起來然后裝船,不能影響供貨的連續性,以致影響海上作業的連續性和效率。還有碼頭出運能力,再一個是加工的設備,原來國內搞單樁5米多直徑,現在8米,9米多,長度近百米了,所以對加工設備壁厚,最早五六十毫米,現在八九十毫米。對加工制造企業的設備能力也有要求。還有一個是生產規模,它也是一個制造企業的重要的指標。從這幾個方面,我國規模,碼頭出運能力,有一些企業還是這方面受一些限制,包括堆存能力和設計加工能力。

    單樁基礎的制造能力,我國按照目前的設計能力,一個月可以生產12萬噸。如果粗算一下,一百萬的工廠,150個風機機組,這樣平均起來,一個一百萬的工廠,需要15萬噸的產能,現在這個產能可以滿足大概一年建1200萬,實施情況是要打一個折扣的。但是從這個數字來看,現在鋼結構的產能,總量上是夠的。塔筒也是滿足的,還有升壓站,一年生產30幾個升壓站。

    展望下一步,平價時代國內隨著效率提高,成本的降低,雙碳目標下也是有利的,逐步實現快速發展超過歐洲非??赡?。

    實現雙碳目標,還是需要時間的,短期一兩年內,大家因為消化成本需要一點時間。從開工的規模來講,肯定和搶裝潮之間有一些區別。但我相信很快海上風電會重回快速發展的道路。

    我在這里也提一個建議或者問題,當然這個大型化趨勢,一個是明顯,一個是很快。但是也提醒一個問題,比如現在目前來講,我們真正把11兆,12兆的基礎下來了,國內目前能夠施工的船機很少,意味著設備要升級或者重新造。十三五在裝備方面我們建造的量已經很大了,有一些是剛剛投運,有可能面臨一個什么問題呢?我們前面的投資還沒有收回來,可能面臨著用不上了,當然這也是一個過程。那還有新的投資,大型船非常貴,可能投資壓力也會增大。搶裝潮過后,安裝船總體上會出現過剩,因為風機也大了,水也深了,離海遠了,活也少了。但是從質量方面講,高性能的施工船可能不足。所以我就建議,如果想往海上施工發展,咱們目前獨立的一類的船,我建議不要再多,要造就造大的高性能船機,適應大兆瓦的,深遠海風電。

    還有就是根據歐洲的情況來看,一段時間內,單樁基礎仍然是主要的基礎形式,但是隨著水深的不斷增加和機組的大型化,單樁長度,重量都將逐步變得非常龐大。這對船機的要求非常高。導管架基礎在海上風電基礎占比逐步加大,漂浮式基礎也會逐步的加大。風電安裝船將大型化,高效化趨勢發展。海工裝備造價高昂,提供工效是降低成本的關鍵,從施工裝備和效率來看,我們對標歐洲,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施工組織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最后提一點建議,一個是海上風電產業鏈長,降低成本需要從規劃設計制造,運輸施工等環節共同努力。第二個是實現海上風電規?;羞B片開發,是降低成本的基礎條件,這個很多專家都提到了,規?;_發是很重要的事情。批量法則在這里也是一樣的有效的,單件小批量生產。像風機定制化,一體化設計這些都有效。集中連片區域實現產業鏈的協同配套,在已有船只的基礎上集中精力提高海上施工作業效率。海上效率高了以后,陸上物流跟不上也是沒用的。

    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速記,未經演講人審核)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