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2021電力新時代論壇會議推薦|2022第四屆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大會2021電力新時代論壇會議推薦|2022第四屆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大會
山東省《2022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加快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等項目建設,主機產能達到500臺。從“北方”至“國際”,蓬萊海上風電母港的發展一步一個臺階。那么,一個國際化的海上風電母港應該具有哪些特點?又將如何進行打造?蓬萊區委常委、副區長田文良做客《風能》深入解讀。
受訪嘉賓:煙臺市蓬萊區委常委、副區長田文良
《風能》:近年來,山東海上風電迎來高速發展時期,產業支撐將對項目建設起到關鍵作用,為此多地正結合自身特點進行風電產業相關布局。請談談蓬萊在發展海上風電產業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
田文良:一是具備區位優勢。蓬萊地處渤中、半島北和半島南三大海上風電基地的中心位置,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經濟圈、東北亞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交匯處,地處煙臺各大港口的中心位置,就近可輻射遼寧、河北海域,面向日韓、東南亞及歐美市場,具有發展海上風電產業的絕佳地理區位優勢。
二是具備產業基礎優勢。已有蓬萊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東方電氣風電(山東)有限公司、蓬萊巨濤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及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主要生產7~10兆瓦海上風電大型葉片、導管架、樁及塔筒等,風電產業鏈相對完善。2021年,園區完成產值85億元,稅收1.8億元,出口3.2億美元,現手持訂單70億元,先后被認定為山東省海上風電裝備特色產業集群、煙臺市清潔能源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專業園區。出口基礎堅實,已經建立出口導向型的產業基礎,巨濤重工出口澳大利亞、英國、法國、俄羅斯、非洲及拉美國家等,大金重工出口巴拿馬、阿根廷、智利等27個國家。
三是港口優勢。蓬萊海域寬闊,自然水深20~24米,是國內公認的深水良港,特別適合深遠海風電裝備等大件運輸。蓬萊風電母港與規劃中的深水大港相鄰,未來將成為煙臺百年大港的有機組成部分。大金重工擁有10萬噸級對外開放專用泊位2個,3.5萬噸級對外開放專用凹槽泊位1個,并布置起重能力1000噸的龍門吊,碼頭后方已建成57萬平方米的海上風電塔架、水下導管架專業化制造基地,重載總裝和出運場地達到30萬平方米。蓬萊港擁有7萬噸、3.5萬噸、2萬噸、1萬噸泊位各1個,堆場總面積約97萬平方米,并設有9萬平方米公用型保稅倉庫。
四是具備產業協同優勢。在陸上物資集散方面,蓬萊位于兩大動脈十字交叉的黃金位置,且通過龍煙鐵路、環渤海高鐵與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可以與山東全省形成便捷的交通聯系;在海上物資集散方面,隨著蓬萊風電母港的投入使用,蓬萊與山東省各沿海城市均可通過海運建立貨運關系,遠可至大連等環渤海經濟圈城市,在產業協同方面具備較大優勢。
五是發展空間優勢。規劃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5.6平方公里,臨近港口,其中1平方公里已布局大金塔筒和東方葉片等風電企業,剩余的4平方公里,已經調整土地規劃4000余畝。項目規劃范圍均為可建設區,不涉及基本農田,主要為麥田、果園及白板地等。規劃區域內土地可開發性強,一旦項目落實,就可以立即招拍掛。規劃空間優勢明顯,重大項目承載力強。
大金北方風電港,參考:大金:“旱鴨子”趕海,十年迎來黃金時代
《風能》:全球實踐充分證明,推進風電產業發展可有效增強區域間貿易往來、人員互動、科技進步,并提升地區經濟水平,改善就業環境。在您看來,大力推進海上風電產業對蓬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
田文良:按照2025年蓬萊風電母港生產規模300萬千瓦所帶動的海上風電項目的發電測算,可節約標煤約282萬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3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6.6萬噸。海上風電項目投資大,涉及上下游產業鏈長,配套和支撐產業多。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可有效帶動大功率海上風電設備、海底電纜等風電裝備研發制造,可推動多功能平臺、海洋船舶、超大型智能網箱等海工裝備發展。
《風能》:與山東其他地區相比,蓬萊對于海上風電產業的定位是怎樣的?
田文良:蓬萊定位是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零碳蓬萊城,東方風電港”以山東半島北海上風電為主,輻射周邊。依托蓬萊風電裝備制造、船舶制造等產業基礎以及國內一流的深水良港條件,實施深遠海、海外“兩海”戰略,培育研發設計、裝備制造、檢測認證、運維、集散等業態,打造立足山東、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國際領先的海上風電產業高地。
《風能》:對于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蓬萊未來將持續推進哪些方面工作?
田文良:以半島北及渤中基地為主,兼顧半島南基地,打造山東省海上風電施工安裝中心、運維中心、海上風電裝備及海工裝備出口中心;以遼寧、河北等已初步規劃超過2000萬千瓦海上風電資源以及東北地區陸地風電資源為目標市場,打造環渤海地區的中國北方海上風電母港。著力推動中日韓海上風電重大項目合作,逐步將煙臺(蓬萊)打造成中日韓海上風電產業戰略合作新高地、新引擎,進軍東盟、歐美等其他海上風電主要開發國家,打造全球領先的海上風電國際母港。
《風能》:2022年,山東海上風電將加速發展,請談談蓬萊在今年的產業發展方面,重點展開哪些工作。
田文良:首先是以半島北華能、上海電氣海上風電為目標市場,以華能合作供應商以及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大金重工的上下游鏈條企業為重點,加強產業鏈招商活動,跟蹤推進風電電機、齒輪箱、海纜、輸變電裝備、機艙罩等項目,爭取2022年新增簽約項目5個以上,總投資額超過20億元,年底前初步形成風電裝備全產業鏈條。其次是重點與上海電氣、東方電氣等合作,推動海上風電整機制造和關鍵零部件龍頭企業入駐園區,并推進軸承、海纜等項目落地。積極跟蹤推進葉片材料、港口碼頭、安裝、運維等產業項目。再次是計劃下半年舉辦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蓬萊)產業鏈協作招商推介會,完善產業鏈,拓展大金重工、上海電氣、煙臺打撈局、中集來福士牽頭的中國北方海上風電產業聯盟,成立全省產業聯盟。
力爭到2022年年底,園區初步形成風電裝備全產業鏈條,實現70萬噸塔筒管樁、1000套葉片、400萬千瓦風電機組產能,滿足山東及周邊海上風場資源產業鏈一體化整體開發裝備制造需要。力爭2025年產值達到340億元,實現稅收15億元,出口20億美元。
《風能》: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的海上風電母港有哪些?建設一座國際化的海上風電母港,需要長期持續投入大量工作,一個立意深遠、指向明確的目標就顯得非常重要,對于風電母港建設,蓬萊制定了什么樣的發展目標?
田文良: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母港自南向北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省份,包括廣東陽江、廣東揭陽、福建福清、江蘇南通、江蘇射陽、山東蓬萊等地。
2021年山東省政府報告提出支持煙臺建設中國北方風電母港,2022年山東省政府報告調整為支持煙臺建設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主要體現煙臺蓬萊風電產業園區深遠海、海外市場“兩海戰略”得到省政府認可。搶抓省政府工作報告“建設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黃渤海新區設立兩大重大歷史發展機遇,積極實施深遠海、海外市場“兩海”戰略。依托蓬萊風電裝備制造、船舶制造等產業基礎以及國內一流的深水良港條件,實施深遠海、海外“兩海”戰略,培育研發設計、裝備制造、檢測認證、運維、集散等業態,打造立足山東、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國際領先的海上風電產業高地。并以國內最大產能、最低產品價格,通過“一站式采購”,切實降低海上風電項目投資成本,打造國內首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海上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園區。
具體來說,至2023年末,產業園形成與海上風電開發規模相匹配的主機設備生產能力,為半島北及渤中基地首批示范項目供應風電機組產品,預計實現產業年產值160億元。至2025年末,產業園將立足山東,輻射全國,健全產業鏈條,打造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產業基地年生產規模達到300萬千瓦,預計實現年產值340億元以上。至“十五五”期末,產業園將立足國內,輻射東亞、東南亞以及全球,打造國際領先的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基地。堅持“兩海”戰略,繼續引進遠海大容量風電機組、碳纖維大轉輪葉片、柔性直流海底電纜、漂浮式基礎等項目,形成全球領先的遠海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到2030年末,年生產規模擴大至500萬千瓦,爭取園區實現年產值800億元以上。
《風能》:截至目前,海上風電國際母港的進展如何?
田文良:在港口規劃方面,2017年交通部門已批復2萬~10萬噸建設規劃,東港區建成10萬噸級對外開放專用泊位2個,3.5萬噸級對外開放專用凹槽泊位1個,并布置起重能力1000噸的龍門吊,碼頭后方已建成57萬平方米的海上風電塔架、水下導管架專業化制造基地,重載總裝和出運場地達到30萬平方米,另有2個10萬噸泊位建成,正在申請交通部門批復中;風電母港西港區項目,規劃800米防波堤1處、5萬噸級碼頭3個、3萬噸級碼頭2個、集港堆場91.6萬平方米以及配套吊裝設備。正在進行西港區防波堤規劃設計及項目審批,爭取年底前開工建設,其他工程年內爭取完成開工前準備工作;另外,蓬萊港已承接塔筒、葉片等產品運輸,該港口擁有7萬噸、3.5萬噸、2萬噸、1萬噸泊位各1個,堆場總面積約97萬平方米,并設有9萬平方米公用型保稅倉庫。在產業規劃方面,2021年風電母港已完成大件出運150萬立方米,根據項目落地進度,預計2023年將達到400萬立方米以上出運貨量,主要體現自有園區產品外運,以及省內外產業協同產品集港運輸等。在運維功能方面,煙臺打撈局、華能等項目方的海上風電運維基地正在籌建中。(趙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