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擴散以來,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耒陽分公司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確保所轄區域人員“零感染”的同時,充分發揮湘南地區電源支撐點重要作用,為企業復工復產時期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持。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電力保衛戰”中,該公司青年職工紛紛積極參與電力保供,主動投身抗擊疫情志愿活動,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新一代電力青年的成長與擔當。
新青年防“疫”保電守一線
2016年從華北電力大學畢業,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他從青澀的學員蛻變成為集控運行主值。
2020年的春天,他作為青年員工,在耒陽發電公司抗擊疫情的保電工作中,已發揮著獨當一面的作用。
“熱心志愿活動,學習能力強,能擔重任。”這是部門領導和同事對該公司青年職工、發電部集控運行主值熊志勇的一致評價。
這不,才得知小區疫情防控信息人手緊缺,剛出早班的熊志勇又一次穿上了“紅馬甲”和十余名志愿者們第一時間加入到了信息排查的志愿者隊伍中來。
該公司的此次疫情信息摸排,旨在對名冊內數百家住戶進行逐戶上門走訪,以深入掌握小區內住戶健康情況和外來人員接觸情況,從源頭上杜絕新冠肺炎在該公司生產和生活區傳播的可能。
要想從根源上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確保所轄區域“零感染”和電力持續保供,這次關乎全廠兩千余名職工和家屬的疫情信息收集工作,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全面、細致地完成。
時間緊、任務重、必須挨家挨戶核對到人。在疫情的影響下,這項看起簡單的信息收集工作,卻在變得格外困難起來。
為防止與陌生人接觸的風險,志愿者活動要求志愿者們帶好口罩,在信息采集過程中與被詢問者保持一定距離。然而,即便是善意的舉動、即便是氣喘吁吁爬樓后關心的詢問,在疫情擴散的消息之下,也存在著比平日更多的困難和不理解:有的是租戶并非住戶,不愿意提供信息;有的是感覺被打擾,不愿應門;更有的是因過度擔心疫情拒絕配合調查……
為確保每一個信息核查到位,從白天忙碌到黃昏,熊志勇和志愿者們磨破了嘴皮子,吃飽了閉門羹,最終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耐心解釋說明,十名志愿者們在夜幕降臨前,完成了摸排名單上數百家住戶信息收集,為該公司全面掌握疫情信息、針對性做好防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志愿者工作來說,愛心志愿活動需要熱心和耐心。而對于剛進入主值崗位、即刻參與到保電任務中的熊志勇來說,專注和細心也同樣缺一不可。
原來,結合特殊時期電力保供的需求,以熊志勇所在的發電部為例,各部門早已將原有的運行班組“五班三倒”調整為“四班三倒”備戰狀態。數十天堅持在崗,他們既要做好自身健康安全防護又要迅速適應雙中班和雙晚班不間斷的密集工作,這對每一名長期奮戰在保電一線的職工來說,都是一次特殊的“試煉”。
班中結合部門安排,佩戴口罩堅守崗位,集中精力監盤,確保機組穩定發電;班后學習部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組安全穩定運行措施,嚴格遵守公司疫情防控期間值班管理規定;休息間隙,積極投身抗擊疫情志愿活動,對防疫知識進行挨家挨戶的宣傳……
在大部分人因疫情長期“宅”在家,為“每天都在睡覺”苦惱之時。多休息幾天,卻成為了熊志勇和所有此刻仍然奮戰在保電一線的職工們眼中的“奢望”。
然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他們沒有選擇冷眼旁觀。即便班后休息的時間已經如此珍貴,在“保電就是保民生”的工作任務面前,在愛心志愿活動的號召下,仍有一批又一批人像熊志勇一樣的普通職工,在急難險重的任務面前選擇了出發。
面對疫情防控和電力保供兩項任務,熊志勇用自己的行動,展示出了大唐青年員工對“守土有責”的詮釋與擔當。
“大家有各自的崗位職責,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電工作是公司全員共同的目標,在這一點上,我和我的同事們沒有什么不同。”語罷,熊志勇正了正安全帽,轉身再一次走進了機房……
“唐二代”志愿抗“疫”顯擔當
“我從小在電廠小區長大,我明白,電廠的任何工作都與我息息相關。”這是青年志愿者曹瑛露和謝月共同的心聲。
曹瑛露和謝月是來自發電部集控運行的新學員,更是該公司抗擊疫情工作中最為積極的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員。
她們,父輩都是大唐系統的老職工,是兩名正宗的“唐二代”。她們的成長,雖在地域上相隔千里、千差萬別。此時此刻,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她們卻因為深埋在心中的“大唐印跡”,不約而同地加入到了抗擊疫情的志愿者隊伍中來。
曹瑛露:大唐安陽發電廠子弟
2020年春節,隨著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家在河南安陽,入職耒陽發電公司僅半年時間的曹瑛露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聽從組織工作安排,積極參與到發電部疫情防控和保電工作中
“疫情防控工作真的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疫情防控期間,給她印象最深的事情還要從值長、單元長的一連串電話說起。
那一天,“四班三倒”模式下,剛出早班的曹瑛露睡過了頭,錯過了疫情信息每日匯報的時間。
“醒來發現一連串值長、單元長的電話,我的家在外地,特殊時期,他們擔心得不得了,這讓我感覺挺不好意思的。”據曹瑛露回憶,同事們的重視和關心,讓她對這個集體有了更強的責任感。
然而,另一面,在疫情的嚴峻形勢下,家在千里之外的她,每天只能通過電話和家里人互道平安。
“我父親是老電力人,他做過高級焊工,也做過安全專員,我想他很理解我的選擇。”這是曹瑛露入職該公司以來,第五次參與愛心志愿活動。
1月31日,初七,在大部分人還在修整工作狀態的時候,曹瑛露已在崗工作五天,并作為該公司第一批青年志愿者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宣傳和督導工作中來。從清晨前往住宅小區張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通告》,到深入一線班組協助生產區域消毒,從協助相關部門做好該公司防疫知識宣傳,到擔任起班組日常消毒和體溫測量工作,作為火電廠集控運行出身的“唐二代”,曹瑛露比同齡人更理解電力工作的特殊性。
“家人也希望我能回家過年,但是既然選擇了留下,我希望能參與到有意義的工作中去。”在堅守崗位的數十天里,這個九八年出生的河南女生,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謝月:大唐耒陽發電公司子弟
“我的志愿工作真的微不足道。核酸檢測時,我看到一名年輕的醫護人員為了不浪費防護服,從早上8點工作開始到下午4點工作結束,沒有吃飯、沒有上廁所,我能休息一小時,已經很好了。”這是青年志愿者謝月在協助該公司完成核酸檢測工作中最大的感觸。
因居住在公司生活小區的位置便利,從疫情爆發起至今,數十天來,謝月和同樣就職于發電部的父親一樣,時刻待命,始終和各崗位電力職工們一同堅守在保電一線。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里,這已是她第二次主動參與到抗擊疫情的志愿工作。
“請問您叫什么名字?您來自哪個部門?請您核對一下您的編號……”其實早在幾日前,謝月就已經與同在發電部的新學員馬明慧一組,參與到對小區內疫情信息入戶摸排的志愿工作。今天,在核酸檢測隊伍的最前頭,我們又一次見到了身著紅馬甲的謝月。
從早上九點開始,她已等候在退休辦核酸檢測點的門口開始了她的引導工作。
“疫情防控期間的志愿活動并不簡單,還要面對部分人的指責和不理解。愿意多次參與進來,真的需要有很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該公司團委書記張雪莉回憶道。
原來,在幾天前的疫情信息入戶排查的志愿活動中,為確保信息準確、全面,除了上門摸排,志愿者們需要對不在家的住戶進行電話確認。短短4小時下來,需要承受被訪者的冷漠和指責不說,志愿者謝月的手機更因撥打電話過多,已數次打“爆”欠費。“可她并沒有因此終止工作,而是在默默交上話費后,又立馬忙活起來。”話語間,作為志愿活動發起人張雪莉顯得十分動容。
談起參與志愿者工作的小點滴,謝月總是將他人的付出掛在嘴邊。從好搭檔馬明慧到核酸檢測工作人員,在她看來,她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芝麻小事”。
“志愿工作很有意義,畢竟耒電真的是我成長的地方。”對于疫情防控期間志愿工作任務量的增加情況,年輕的謝月表現得積極且樂觀。
而這,已經是她今天在志愿服務戰線上連續工作的第七個小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