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發電 > 企業風采

    張小強:那些年,我的駐村故事

    大唐甘肅發電有限公司蘭白武新能源事業部發布時間:2022-04-06 13:09:25

    村民送來感謝信和錦旗

      我叫張小強,是一名駐村幫扶隊隊員,2019年4月來到古山村。它位于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西靖鎮,是2006年由縣內山區搬遷至此的移民村。說是移民村,但三三兩兩的分成了幾個自然村落,村與村之間遙相呼應。

      我顛簸一路來到村委會,看到的是一排磚土結構的平房和一個磚墻圍起來的院子。楊寶榮書記早早地從最靠邊的平房出來迎接我們。他是公司派駐古山村的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已經駐村一年。

      打理好床鋪,看著屋子里擺的兩張床、辦公桌椅和文件柜,不到15平方米的屋子顯得格外擁擠。楊寶榮書記說:“地方小,條件有限,咱們克服一下,辦公和居住只能擠在一起,有什么事就和我說。”

      “楊書記,這沒事,就是剛才除了歡迎兩個字,村民們說的其他話我一句都沒聽懂。”我也是農村出身,這種條件對我來說不算什么,但聽不懂方言確實成了問題。

      “哈哈哈!慢慢來,剛開始我也聽不懂,聽得多了就懂了。你先休息休息,完了我帶你在村子里轉轉。”

    入戶走訪

    廁所革命,真心破除舊觀念

      村子里的房子基本都有前街后巷,可后巷的功能卻成了搭建旱廁的場所。冬天還好,夏天刺鼻的氣味讓人無法通行。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環境狀況。

      剛到村沒幾天,到了兩批糞罐和配套的廁所改造材料,楊寶榮書記帶我去宣傳廁所改造政策。這個季節,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老人們有自己的廁所文化,一直以來把堆肥、收集糞尿等看作是尋常之事。這個認知給旱廁改造帶來很大困難。想要推動這項工作,就必須想辦法改變老人們的這種觀念。

      想來想去便從村里有聲望的幾戶人家開始做工作。講厲害關系,說輕重緩急,三番五次的宣傳勸說,老人們逐漸接受了建議??粗v解有了效果,于是我們又開始逐戶進行宣傳動員。政策宣傳有了一定效果,除過長期在外的家庭,村里217戶實現了旱廁改造。以前的旱廁得以拆除,后巷的環境也變得整潔干凈。

      “了不起,你們把我說服了。這馬桶呀用著確實方便,不然我這腿腳蹲下去起不來啊。”老高爺摸著胡子說著。

      “老高爺,你說的話我聽懂了。”我們大家都笑了。

     

    洪澇搶險

    為殘疾家庭贈送輪椅

    村中內澇,真情拉近新關系

      從來沒想過,這么干旱的西北小鎮竟然會發生洪澇災害。去年夏天,伴隨著轟鳴雷聲,傾盆大雨從晚上下到第二天上午。我住的房子也東一處西一處漏著雨,臉盆和水桶擺的到處都是。

      黃大媽一大早跑進來著急地告訴我們:“進水了,房子里全是水。”看著黃大媽沒有帶雨傘,渾身濕透,膝蓋以下的褲腿沾滿泥漿,我趕緊將雨傘遞給她。

      “走,大媽,咱們看看去。”拿起邊上的一把鐵鍬我就跟著跑了出去。

      楊寶榮書記趕緊組織村干部,聯系抗洪救災的物資。短短幾分鐘大家全部出動,去找需要的東西排水抗災。

      距離黃大媽家20多米處,水就已經沒到膝蓋。其他好多村民拿著盆子從家里往屋外舀水,但幾乎起不到作用,路面上的積水還是不斷地往屋里倒灌。我蹚著水走到十字路口,雨水已經沒到我的大腿。此時我突然發現這里比別處都低,雨水無法排出,積水從四面全涌過來。我趕緊把黃大媽和其他村民叫了過來,鋤頭鐵鍬一起上。挖了半天,總算有一條排水溝??墒?,距離較遠,水溝還是有點高,只排走了部分積水。

      正當著急時,楊寶榮書記和村干部們帶著雨鞋雨衣和兩臺抽水機趕了過來,輪番作業,直到晚上,才將積水基本排完。

      有了此次教訓,工作隊和村“兩委”共同研究討論,及時向上級部門反映,為村里爭取到250米排水渠建設項目。7月,項目開始實施,之前不平整的路面重新鋪設,水渠也進行了合理的修建。同時,我們向公司反饋,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很快就批復了1.4公里灌溉水渠修繕項目,迅速開工建設,確保莊稼趕上最后一次澆水。

      那年村里的蔬菜水果大豐收,看著村民們滿筐的辣椒、西紅柿、豆角兒,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激動。

      “你們大唐的干部就是不一樣??!”老鄉們的肯定是我繼續奮斗的動力。

     

    宣講政策

    扶志扶智,真誠贏得好口碑

      為了避免一給了之的“輸血式”扶貧,國家和各地區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產業發展的獎補政策,鼓勵貧困群眾大力發展自己的產業,提高收入,但還是有部分群眾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這個問題不解決,貧窮就沒有除掉根。

      拿著宣傳單,我來到村民老周家。“有個好消息告訴你們,現在政府給咱們送100只雞苗,但是你得先交個保證金,養一個月后,再把保證金退給你們,怎么樣?”

      “給錢要了,給雞不要。”老周直接回答道。

      “雞苗是免費送的,保證金是監督咱們,讓咱們好好發展產業,把100只變成1000只,甚至更多么。雞苗還有保險,養大了就會回收,收走的錢會退給咱們,這是幫著咱們掙錢,你咋不愿意?”。

      “我不會養,怕全養死了,也沒有保證金。”老周低著頭說。

      “沒關系,保證金我們工作隊給你出,這個有技術培訓,你先學著養,養好了再說。”

      “好好好!”老周開心地答應著。

      發雞苗那天,老周樂開了花。慢慢地,他的雞產業開始壯大。

      聽到村民黃哥想搞養羊產業,但手里沒有資金,于是工作隊立馬去給他宣傳政府貼息信貸政策。結果他卻說:“聽說請人托關系都貸不了款,哪有貼息的貸款貸給我,你們再不要騙人。”

      “這是國家支持咱們發展產業的好政策,我們專門過來宣傳,就是讓咱們有需要的人能夠全部享受到。有時間我們可以幫你申請辦理,到時候不就知道了嘛!”

      沒過多久,黃哥的貸款批下來。他購買了養殖暖棚,一次性養殖了200只育肥羊。

      “我想錯了,你們是對的,我相信你們。”看到我們,黃哥紅著臉說。

      經過不斷宣傳,產業補貼和小額信貸等政策基本落實到每個貧困家庭,村里的產業也得到不斷壯大。我們又聯系縣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從電工、挖掘機到面點、育嬰師等各方面培訓村民職業技能,掌握就業技術。家里有產業,自身有技能,村民們的日子也過的日漸紅火。

      2020年底,村里實現整村脫貧。工作隊也搬進了新建的村委會。脫貧攻堅戰完美收官,但工作隊的故事遠未結束,我們將繼續堅守崗位,開啟鄉村振興新新征程。

     

    ▼相關鏈接 · 寧夏新能源事業部:村民的微笑 ▼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