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家電源業主招標項目,浙江大唐烏沙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十八年來,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建設現代化環保綠色電廠為己任,促進了浙江區域生態建設和企業發展和諧共贏,彰顯了央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在江南水鄉打造了一張新時代美麗大唐的嶄新名片。
2003年的烏沙山,還是坐落在東海漁村的一座不顯眼的小山丘,山上層巒疊翠,腳下海泥淤積。2003年9月3日,為了緩解浙江省嚴重缺電的局面,浙江省政府組織了浙江烏沙山發電廠項目業主招標工作,開創了我國電力建設模式的先河。中國大唐以“最短的建設工期、最強有力的保證措施、最經濟的工程造價,建設一座現代化環保綠色電廠”的投標承諾和雄厚實力而一舉中標,獲得了在浙江省的第一個工程投資、建設和運營項目--浙江大唐烏沙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一個中國電力建設史上的新紀錄
為了兌現這份承諾,中國大唐從四面八方抽調來精兵強將,匯聚在象山港灣。面對這片海淤泥灘,烏沙山的拓荒者們克服語言障礙,走訪民戶,拜會政府,協助老鄉捕魚撈蝦,清理植被,開荒取石,一點一點拓荒、建設。潮濕的環境,“豆腐腦”一樣的軟土地基,加之夏季的沿海地區,氣候多變,也是臺風最青睞的地方。為保證安全施工,他們24小時輪班堅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網絡進度圖,同時聘請專家結合氣候變化、工程技術、安全特點等及時進行修正,確保每個建設節點可控在控。為確保工程質量,他們像自己家里蓋房子、搞裝修一樣精心、細致,嚴格管控建設全過程。他們苦心孤詣地協調各方力量,把十幾家參建企業緊密團結在一起,親如一家人。人心齊,泰山移,2006年4月1日,1號機組投產,以21個月16天的建設速度刷新了全國同類型機組建設工期最短的紀錄;7月9日,2號機組投產,成為中國大唐發電裝機規模翻一番的標志;9月30日,3號機組投產,成為大唐國際發電股份公司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的標志;11月8日,4號機組投產,七個月零七天,中國電力建設史上“四臺機組一年全部投產”的新紀錄就此誕生,比投標時承諾的工期整整提前了173天,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銀獎”和“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
一張新時代美麗大唐的嶄新名片
作為中央企業,十多年來,浙江大唐烏沙山發電公司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推進環保設備升級改造和環境保護管理水平,曾連續創造多個輝煌成績:締造當年我國南方最大規模、日處理量達10萬噸的海水淡化工程;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廢水循環利用“零排放”;成為浙江省22家火電廠中第一家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火電企業;是浙江省煤場封閉改造中首家完成改造任務的火電企業,開啟了火電企業輸煤存煤“全封閉”時代。從2006年到2020年,他們累計投入環保設備升級改造資金25.8億元,探索出綠色低碳發展的“大唐浙江模式”,先后榮獲浙江省 “五星級美麗碼頭”榮譽稱號,被評為寧波市節能減排標兵企業。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引以為傲的過去并沒有讓大唐烏沙山人踟躇不前,在云大物移智鏈和5G爆炸式發展的今天,他們探索求新、摒除桎梏,將“數據驅動、廣義互聯、資源共享、精準決策”作為一流智慧企業的奮斗目標,積極利用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區塊鏈、5G等新技術,以數據中臺建設為核心,以中國大唐數字智慧電廠試點項目為依托,全面開展企業數字化智慧化建設。
目前,他們已與阿里巴巴、華為、鵬銳等多家數字化創新主體展開緊密合作,合作多方圍繞“火電企業的智慧化轉型”,以數據資產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為已投產運行十八年的烏沙山發電公司進行數字化賦能,期冀它再次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新標桿”。
經歷了十八年風雨磨礪的浙江大唐烏沙山發電公司,依然風華正茂。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站在中國大唐踏上“二次創業”新征程的新起點上,秉持唯實惟先、善作善成的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供應商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努力成為創新引領和綠色低碳的行業窗口,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百年華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