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總會過去,春天終將如約而至。
華電寧夏公司的2020年,各種風險和挑戰疊加交匯,電力市場競爭激烈、成本控制壓力增大、項目開發空間受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受疫情影響的燃料庫存直線下降、工程工期大幅壓縮等問題時時考驗著寧夏公司的責任與擔當。
今年以來,寧夏公司黨委全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五三六戰略”,團結區域全體干部員工迎難而上、奮發有為,一季度,各項工作實現“滿堂彩”:累計完成發電量5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5%;供熱量同比增加30萬吉焦;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25%,大幅度提前完成集團下達年度利潤目標。轉型升級成效凸顯,供熱板塊效益同比增加195%,效益貢獻占區域56.7%;新能源板塊效益同比增加31%。社會美譽度再攀新高,發電供熱保持安全穩定,面對寒流來襲延長10天供熱時間,全供暖季超供20天,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性保障。銀川“東熱西送”二期工程列入2020年寧夏重點項目名單,是寧夏地區最早復工項目,管溝開挖完成9101米、管道累計焊接達4700米;李俊堡二期風電項目各工作面全部開工。安全生產持續穩定,靈武公司連續安全生產突破1600天,新能源單日發電量實現1790.9萬千瓦時,創日發電量新高。
黨建引領動力足
寧夏公司黨委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持續強化黨的領導,深化思想建設,不斷強化黨建引領,積極探索企業黨建的新模式,主動作為,激發企業黨建的紅色引擎活力。對區域黨建查評細則進行重新修訂,創新開展“黨建融合數據化”,將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工作融入狀態、成果業績全部實現“數據化”,納入黨建查評細則,快速提升企業黨建的價值創造能力,黨建與企業發展同向聚合、相融并進的局面逐步實現。
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中,寧夏公司黨委突出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強化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區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寧夏公司黨委對集團公司巡視反饋問題實行問題銷號制度,堅持立行立改、即知即改、真改實改,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同時舉一反三,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堵塞管理和制度漏洞,公司依法依規經營再上新水平。
轉型升級干勁大
寧夏公司充分發揮供熱“王牌效應”,深挖供熱綜合效益。運用供熱題材,有效提高計劃電量份額;以保障供熱效果為突破口,實時調度負荷和計劃兌現率顯著提高。一季度公司累計完成發電量52億千瓦時,同比增發6.7億千瓦時,煤機利用小時大幅度高于全網“三同”水平,靈武一期利用小時全網煤機排名第一,靈武二期利用小時在三家外送廠中排名第一。
隨著“東熱西送”二期工程的開工建設,寧夏公司供熱面積將達7500余萬平方米,擁有靈武市全部集中供熱面積、占銀川市區總供熱面積60%以上。3月以來,李俊堡二期6萬千瓦風電項目作為海原縣重點工程,300余名當地群眾陸續投入到建設中,進一步助力“西海固”貧困群眾脫貧摘帽。目前,3個工作面已全部復工,工地一派繁忙景象,項目投產后,新能源裝機容量達157萬千瓦,將成為寧夏新能源裝機容量最大公司。新能源遠程集控中心多能互補示范項目通過立項和開工決策。寧夏區域戰略轉型取得了明顯成效,呈現出火電、新能源、供熱齊頭并進、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供熱二期工程建設蹄疾步穩。發揮工程質量監督體系作用,管道焊接工藝水平、接口保溫質量不斷提升;疫情期間創新實施“獨立單元工作組”制度,形成獨立戰斗單元,嚴防交叉感染,推進施工進度全部符合里程碑計劃要求。規劃發展持續發力。積極參與寧夏地區風光電競配,全力加大新能源項目儲備深度;大力拓展特許范圍內剩余供熱面積及賀蘭縣熱力市場;積極推進了備用熱源項目前期工作。
政策爭取實惠多
3月下旬,銀川“東熱西送”二期工程成功列入寧夏自治區預算內統籌第一批補貼資金獲批項目,也是35項獲批項目中唯一一家非政府機構的獲批項目。
3月31日,寧夏財政廳將3000萬元補貼資金打至公司賬戶。“加強政策研究,積極爭取政策、用好用活政策,把政策變成實實在在的效益”已成為寧夏公司每名員工對待政策的“第一反應”。
在煤電市場競爭和疫情防控雙重壓力之下,爭取財稅費優惠政策1889.65萬元。緊盯疫情防控期間相關優惠政策,積極爭取政策減免、貸款優惠和資金補助,實現企業社保成本減免825.14萬元,低利率貸款節約財務費用158.5萬元,爭取電煤公路運輸補貼專項資金50萬元,固廢運輸運費減免4萬元。一季度,科技項目獲得政策資金支持124.52萬元。
沒有哪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哪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新的征程已經開始,寧夏公司黨委將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全力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