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王璐 陳慧敏)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2021年11月被納入滬深300、上證180指數,今年6月被納入上證50指數,已成為A股市場上新能源板塊的藍籌股。上市以來,三峽能源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指引下,站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歷史新方位上,有效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帶動作用,以創新為墨、用實干為筆,書寫高質量發展“時代答卷”。
混改上市,乘勢“雙碳”譜藍籌
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
2020年,中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2021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提出要在“十四五”時期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時代呼喚新電力,而后者又將催生能源技術與模式的廣泛變革。
堅定不移踐行“雙碳”國家戰略,攜手資本市場探索新型電力系統產業與技術發展方向,讓發展紅利更好回報社會,這既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電力深層關系的判斷,也是企業增強競爭力與發展力的必由之路。
這條路上,三峽能源在三峽集團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穩步前行——
2018年12月29日,中國首個大型平價上網光伏項目——青海格爾木“光伏領跑者”電站正式并網發電(三峽能源供圖)
2017年底,增資項目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
2018年3月,通過競爭性談判成功引入8家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拉開混合所有制改革序幕;
2019年6月,召開股份公司創立大會,完成股份制改造;
2021年6月,三峽能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上市,首日市值即突破千億元,創下“中國電力行業史上最大規模IPO”等紀錄,收獲公司市值提升、股權結構優化“雙贏”。
2021年6月10日,三峽能源在滬市主板上市,成為國內電力行業歷史上規模最大IPO(三峽能源供圖)
“三峽能源緊跟國家戰略,延續品牌價值,我們有信心為中國資本市場再造一支藍籌。”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鳴山說道。
秉持“風光并舉、海陸并進”開發思路,三峽能源業務已遍布我國30個省份,已投產光伏發電、海上風電裝機規模躋身國內前列。
規模發展——實現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達457萬千瓦,約占全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的17%;
先行探索——推動青海海南、海西基地光伏光熱項目、內蒙古蒙西基地庫布其光伏治沙項目等國家首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加快建設;
創新“破冰”——開啟“新能源+儲能”賽道,電化學、壓縮空氣、飛輪等各類新型儲能技術加速研發。
以改治企,激活發展“內生力”
企業上市后,市場化特征更加突出。如何促進相應的治理架構更加完善、監管更加有效、激勵更加到位?這既是國務院國資委優化監管方式、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企業的重要內容,也是涉及企業治理的必答之題。
三峽能源以上市為契機,不打折扣、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規定動作”。
完善法人治理機構——根據《公司法》《中央企業董事會工作規則(試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等相關規定,構建起以股東大會為權力機構、董事會為經營決策機構、監事會為監督機構、經理層為日常執行機構的法人治理架構。董事會建設方面,充分根據公司特點,聘請來自財務、法律、工程等領域的專家作為獨立董事,發揮專長與經驗參與公司戰略決策,優化公司經營發展。
明確治理職責邊界——以表單化、清單化方式明確各決策層級職責邊界,健全公司黨委、董事會、經理層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
我國首個漂浮式海上風電平臺,搭載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組成“三峽引領號”,在廣東陽江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三峽能源供圖)
黨的領導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國有企業加強公司治理能力建設的根本保障。在清晰界定黨組織和其他各治理主體權責、梳理前置事項清單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徑——
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全面梳理制定黨委決定事項清單和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推動黨的主張和重大決策轉化為公司戰略目標和工作舉措;
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通過“搭架構+建體系+強職權+抓支撐”等多項措施,不斷規范董事會建設;
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推動公司生產經營業績再上臺階。
提升現代治企能力——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新能源企業,加快實施“以省為主體”“大建管模式”改革;有序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成為三峽集團所屬上市公司首批實施股權激勵的試點企業之一,為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熱情創造良好條件。
合規信息披露工作——按照證券監管要求完成信息披露;嚴控內幕信息管理;利用現代新媒體靈活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與投資者對話交流,讓公司信息透明化。
維護投資良好形象——適時發布分紅派息預案,顯示公司未來發展良好預期;加強市場互動交流,做好價值宣傳,傳遞企業信息,做資本市場的“壓艙石”。
上市以來,三峽能源發展活力顯著增強,品牌形象穩步提升,先后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標桿企業”,當選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單位,并榮獲“2021年度中國品牌500強”“2021年度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等榮譽。
優化布局,把舵產業“新方向”
探尋“獨好風光”,三峽烏蘭察布新一代電網友好綠色電站、青海錫鐵山礦區三期風電項目先后并網;留住“只此青綠”,安徽阜陽南部風光電項目、甘肅武威光伏治沙項目等一批項目加速推進……借由與資本市場的“牽手”,三峽能源為加快我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矢志創新,實現海上風電引領。南海之畔,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綠”動粵港澳大灣區;黃海之濱,江蘇響水、大豐、如東等地一批清潔能源項目為長三角綠色發展強勁賦能。
截至2021年底,三峽能源海上風電裝機約為全國17%,先后創下海上風電單機容量最大、單體項目最大、基礎形式最多、離岸距離最遠、電壓等級最高等國內外之“最”,為中國風電向海而興發揮著“頭雁效應”。
2021年12月6日,江蘇大豐海上風電項目榮獲2020-2021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 (三峽能源供圖)
合作共贏,爭當現代產業“鏈長”。低碳能源工業產業鏈長、新興技術占比大、產業附加值高,三峽能源參股金風科技、晶澳科技等多家上游知名設備制造商,全力打通上下游產業鏈資源,推動技術與項目高效“銜接”。
福建省福清興化灣,三峽能源福清樣機試驗風場被譽為海上風機的“奧林匹克”賽場;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由三峽集團與金風科技聯合研制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下線,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在高端裝備制造能力上實現重要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江蘇、廣東等地,三峽能源利用我國海上風電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鼓勵國內海上風電企業自主創新,形成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檢測認證、建設安裝、運行維護于一體的集成平臺,帶動我國海上風電嵌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
16兆瓦風電機組 攝影:盧忠燦
生態優先,擦亮綠色發展名片。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著力打造環境友好型新能源“美麗工程”,一座座景色別致的風光場站已成為“網紅景點”。
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區閑置水面“蝶變”為綠色能源基地;內蒙古達拉特旗,通過“光伏+治沙+農林+旅游”,沙漠生態治理、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沙漠農林產業、沙漠特色旅游等多產業整合發展成為可能。被稱為“煤鐵之鄉”的山西陽泉縣,采煤沉陷區遺留的荒坡已被光伏板與耐旱植被覆蓋,一片片太行“藍”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清潔“動能”。
做厚價值,根脈枝葉總關情
公司上市,既是自身加快做強做優做大的實踐,也承載著社會責任的溫暖擔當。三峽能源在做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在服務鄉村振興、聚力科技創新、助力“雙碳”目標中主動擔當作為。
惠澤民生寫擔當。三峽能源精心組織實施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產業等民生項目,創新“新能源+”幫扶方式,推動新能源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農光互補、漁光互補、風光儲一體協同發展......三峽能源已投產光伏項目遍及青海、山西、陜西等省份,有效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陜西銅川光伏項目通過在溫室中建立數字化設施農業系統,初步實現“光伏+物聯網”的現代農業雛形,入選第二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踐行動優秀案例。
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的三峽現代能源創新示范園 攝影:徐強
借力科技提速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爬坡過坎、發展壯大的根本。奮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三峽能源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難題。
其中,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合力攻克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漂浮式基礎和柔性直流輸電等關鍵核心技術,為開發深遠海海上風電、推動海上風電開發空間實現倍數級增長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聚焦“雙碳”謀發展。三峽能源不斷探索更多綠色能源開發路徑,在青山綠水中尋找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在河北張家口,三峽能源尚義風電場為北京冬奧場館提供綠電5100萬千瓦時,贊助碳減排量20萬噸,榮獲“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碳中和特殊貢獻證明”。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壯闊山河。三峽能源乘“雙碳”東風,以混改上市為契機,對內推進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對外因勢而謀拓寬產業布局,以美生態、保民生與謀創新的堅實行動,繪出一副“無邊風光一時新”的生機畫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