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網訊 “今天你足夠努力了嗎?”“努力在,成功就在......”這是中煤伊犁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五樓文化墻的激勵語。每天,該公司員工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穿好工作服,帶好安全帽,然后默默念著這些激勵語,來到生產現場精心操作,認真檢修設備。
自劃轉中煤集團以來,該公司就用中煤“和”文化來解決融合問題,針對原來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和工作作風,面向全體員工征集并提煉了大家最終認可的公司企業精神、使命、愿景等核心理念和管理理念。同時,編制了企業文化手冊,建立了不同風格的文化墻,更新了黨團、黨性活動室,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活動等,讓全體員工在文化中同音自相吸,同心自相知。
這些獨特而鮮明的企業文化,讓該公司上下同心,迎接一個個挑戰,戰勝一個個困難。尤其是在今年困難很大、變數很多的情況下,該公司以企業文化為引領,順利完成2021年35.54億千瓦時發電量,提前完成年度電量目標。
黨建為魂 激發內生動力
“企業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要構建大黨建格局,以公司“白楊”黨委為引領,把黨建品牌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立足實際創特色,打造文化和黨建互融共生的先鋒典范。”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公司黨委書記劉中勝在參加基層黨支部黨日活動中說。
在該公司黨委的指導下,各黨支部圍繞生產經營工作,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大講堂”“黨建+”等活動,把學習黨史同對照現實、推動各項工作結合起來,積極創建標準化黨支部、黨建品牌、黨員示范崗等。尤其是在今年10月份,該公司“黨員先鋒隊”“黨員服務隊”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擔負起非常時期生產現場的重要任務,同時處理現場“急、難、險、要”問題。他們身兼數職,哪里有急難險重任務就沖向哪里,以工作成效檢驗學習成效,使黨史學習教育成為助推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該公司第二黨支部在創建“藍色先鋒”黨建文化品牌中,在對2號汽輪機汽封改造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通過黨建和生產相融、不同專業互融,提升黨員政治素養、員工業務能力和隊伍凝聚力。汽封改造后降低了發電煤耗3g/kWh,年節省燃煤約5550噸標煤,節約費用約166.5萬元。
第三黨支部通過“微黨課”“微宣講”等活動,用員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黨建文化宣講,讓心動變為行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該黨支部打破內部不同業務和專業之間界限,成立黨員攻關項目組,采取各種技術措施,使公司實現綜合廠用電率為9.8%,創公司投產以來最好紀錄。
統一的奮斗目標、統一的發展思路、統一的工作理念讓企業文化成為該公司全體黨員干部、員工的信念,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他們站出來、沖在前,讓黨旗在生產一線、班組“陣地”高高飄揚。
據該公司黨委書記劉中勝介紹,紅色文化增強了全體員工干事創業的底氣和信心,進一步夯實了公司發展根基,成為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抓手。今年公司實現單日最大發電量1537.8萬千瓦時,創公司投產發電以來的最好成績;季度還發了10.92億的電量,突破了歷史紀錄。
人才為基 凝聚發展力量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在該公司的人才理念中:知人善用,適才適用讓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該公司外地員工比較多,多是大學生。他們從遙遠的家鄉來到西北邊陲,自然非常關心自己以后的發展前途和成長。為幫助他們適應職場要求,該公司制定了“導師帶徒”工作培養計劃,簽訂了一對一的《導師帶徒協議》,注重“傳、幫、帶”實效,為他們分配導師,將帶徒任務落實到導師個人,明確了師徒各自的職責與權利,在工作上傾囊相授,有問必答,為他們的職業生涯開啟完美起點。并持續跟進“導師帶徒”工作的部署實施情況,時時督促導師與學徒制定具體學習計劃并跟蹤學習效果。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為員工搭建在線網絡培訓學習平臺,每個專業最多有上千道題,最少有數百道題。各專業培訓內容不受限,都能在培訓系統里看得見,既可以學習自己的專業,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學習其它專業。這個系統系統建立起來,吸引了不少“粉絲”,紛紛登陸進行培訓學習,然后再答題考試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興趣非常高。
為檢驗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該公司每年都舉辦技術大比武等技能大賽,讓他們能夠有機會展示自我。在培養和選拔上,不論資排輩,只要是肯吃苦、有本事、有能力的員工,不打壓、不埋沒,該公司都給他們創造一個積極上升的空間,培養他們早日成才。
劉寶林老家在陜西西安,去年應聘到該公司發電運行部。經過一年培訓,他的技術實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考評后全部為優秀。他開心地合不攏嘴。之后,他調到了熱控檢修班。
今年,該公司很多員工通過培訓后,通過該公司公開競聘上崗,紛紛走到中層干部、值長、主值等崗位。
該公司總經理殷宇龍說,為培養適合公司發展和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專業技能型人才,今年公司制定了多套“培訓大餐”。這個“大餐”全年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期培訓,有30個專項培訓,22個崗位資格培訓,培訓內容非常全面。
有了這個人才文化“軟實力”,該公司生產班組創新創效氛圍很濃,有8個專利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2個創新工作室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2個班組分別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人先鋒號和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
安全為重 筑牢管理體系
說起安全,該公司有句“狠話”:寧聽罵聲,不聽哭聲。該公司管安全的部門負責人楊曉華常說:“我是黑臉紅心,管安全就是積德行善。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所有的員工每天都能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該公司堅持把安全文化建設作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礎,從安全理念、制度、行為等方面積極探索,實現安全文化與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并建立起了具有公司特色的安全文化體系。“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從該公司總經理到部門負責人再到一線職工,逐一明確安全生產責任,逐一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做到安全職責上墻、責任清單上桌,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以“責任捆綁”倒逼“責任落實”,實現有崗必有責、上崗必守責。
在該公司辦公網上,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安全獎懲通報。對發現的違章行為、違反安全管理規定者,不管是誰,都毫不留情地考核,而且一人違章,全體都要受教育。同時對現場狠抓安全工作者進行獎勵。不論職務大小、崗位不同,獎罰金額從幾百到幾千不等,獎要獎的心動、罰要罰的心痛。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堅持“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和分層分類施教的原則,選擇身邊的違章行為及系統內發生的典型案例,通過制作宣傳展板、召開安全事故大討論、組織安全事件剖析和開展安全征文等形式,引導職工暢談安全經驗、事故教訓和心得體會,自覺糾正不安全習慣和行為。
抓安全很多時候都會得罪人。但這個得罪人非常“要得”。 嚴格監管下,在三級安全網絡體系里,不管是公司員工,還是公司的外委單位都得負起責任來,充分發揮安全監督作用,開展警示三月行、安全生產月、百日安全等一系列活動,形成安全文明生產全員參與的局面。
以安全文化為抓手,該公司今年實現了安全穩定運行長達14個月的紀錄,打破了原有的安全紀錄。
該公司副總經理江東感嘆道:“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沒有全體員工的參與配合,就不可能很好落實,安全功勛章上,凝結著每一位員工的功勞!”
企業文化的蓬勃發展,使公司職工逐漸形成了積極向上、勇于進取的良好心態,展現了朝氣蓬勃、努力拼搏的精神風貌,同時還增強了職工對公司的認同感、責任感和歸屬感。如今,以“中煤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正成為該公司快速發展的“軟實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