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發揮煤炭主體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進產能”,為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明確了方向。立足我國富煤貧油少氣資源稟賦,推動綠色發展轉型,對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能源央企面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課題,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又要把握節奏力度,智慧與決心尤為關鍵。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能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國躍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能源集團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綠色轉型,加強科技創新,走好能源產業自身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能傳媒:您認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能源央企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劉國躍: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黨領導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能源央企在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能源支撐保障,以及走好能源產業自身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綠色轉型。
一方面,要立足我國“富煤、缺油、少氣”資源稟賦和2022年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56.2%、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現實現狀,全力發揮煤炭兜底保障基礎性作用,先立后破,科學有序,做好煤炭低碳清潔開發這篇大文章,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另一方面,能源央企還要積極對標對表“雙碳”目標,充分發揮我國新能源資源豐富的優勢,抓住落實“兩個聯營”政策機遇,多元化、快速化、規?;?、效益化、科學化發展可再生能源,做好煤電與新能源協同優化組合,大力推進綠色轉型。
在全力以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的過程中,能源央企也要全面加強自身能力建設,以“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為目標,分層分類全面開展對標提升,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更好發揮頭部央企在能源產業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引領帶動作用。
作為黨的十九大后第一家重組整合的中央能源企業,國家能源集團擁有煤炭、電力、化工、運輸等全產業鏈業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炭生產、火力發電、風力發電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一直以來,國家能源集團牢記“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堅持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電保電力穩定,運用全產業鏈布局一體化運營能力構建能源保供特別能力,充分發揮能源央企壓艙石和頂梁柱作用。同時,發揮煤電和新能源聯營體制機制優勢,堅持多元快速推進可再生能源規?;l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舉全集團之力加強綠色轉型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利用多產業,多場景,因地制宜、因資源制宜,以基地式、場站式、分布式開發相結合,形成涵蓋清潔高效煤電、氣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氨能及CCUS在內的產業體系。
大基地建設快速起步,充分發揮多產業優勢,響應國家戰略,積極布局開發風光火儲一體化、水風光一體化等千萬千瓦級大基地項目;風電行業持續領跑,在風光大基地項目開發的同時,堅持陸上、近遠海上、海外項目并重,持續鞏固和保持風電領先優勢,建成一批示范工程;光伏產業跨越發展,在推進集中式光伏大基地建設的同時,積極發展煤礦沉陷區光伏項目,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光伏項目,全面鋪開光伏發展布局;水電項目組團發展,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基礎上,推動大渡河、金沙江流域以及青海、西藏、新疆等地水電項目,有序推進抽蓄電站開發;氫能產業創新開拓,加快構建“綠色氫能供應鏈”和“氫能聯盟服務鏈”體系,深化“東西南北中”全國綠氫供應布局,高效運營中國氫能聯盟;煤電產業拓展新路,加快推進煤電機組“三改聯動”,持續推進煤電CCUS示范工程建設,打造融入城市綠色發展的生態共享型電站。
國家能源集團近兩年年新增新能源裝機連續突破千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比例達到31%。風電裝機達到5400萬千瓦,持續保持世界第一。2023年,國家能源集團錨定“全年儲備3000萬千瓦、開工2300萬千瓦、投產2000萬千瓦”目標,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規?;l展。
中能傳媒: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作為我國最大的一次能源供應企業,國家能源集團在哪些方面實現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劉國躍:國家能源集團在煤炭產量、煤電裝機、風電裝機和煤制油煤化工方面均居世界第一,擁有獨特的煤電化運一體化全產業鏈優勢和規模優勢。
在堅持煤炭清潔高效開發方面,國家能源集團牽頭推進煤炭清潔開發利用和科技創新,與科研院所組建國家煤炭清潔開發創新中心,全面推動安全高效綠色礦山建設,承辦首屆全國綠色礦山智能建設現場會,開發應用了8.8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掘錨一體化等成套先進設備及無煤柱開發、保水開發、充填開采等技術,露天煤礦自營化、重載化、智能化、綠色化全面推廣,煤礦智能化技術及建設覆蓋率達100%,煤礦開采全員工效達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建成省級以上綠色礦山56座,于2015年首次完成30萬噸級CO2級封存示范項目,已在黃河流域建成“國家能源集團生態林”超20萬畝。準能礦區生態修復案例入選世界經濟論壇報告。雁寶能源依托“東部草原區大型煤電基地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技術及示范”國家科技項目,廢跡地治理率達100%。寧煤賀蘭山生態環境整治和修復工作獲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點贊??梢哉f,國家能源集團是把綠色發展融入能源保供進程,走出了一條“開發能源的金山銀山,再造環境的綠水青山”的能源產業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在推進煤電清潔高效利用方面,國家能源集團以實際行動落實“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的要求,不斷提高煤電節能減排水平,充分發揮煤電支撐保障和調節電源作用,常規煤電機組100%實現超低排放,火電機組中超(超)臨界機組占比達到62.2%,建成國內燃煤電廠規模最大15萬噸/年、在建50萬噸/年的CCUS示范工程,全面推動煤電聯營和煤電與可再生能源聯營。
在煤制油煤化工領域,國家能源集團堅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率先建成包頭6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鄂爾多斯108萬噸/年煤直接液化項目、寧東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項目等一批國家級示范工程,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制油煤化工核心工藝技術。建成第一個10萬噸級全流程二氧化碳捕集和地質封存示范項目,建成投產世界首套5萬噸/年PGA示范項目,“油—化—新材料”多元化產品體系更加完善,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揮了技術引領、產業示范作用。
中能傳媒: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家能源集團如何以科技創新賦能補鏈強鏈延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劉國躍:高質量發展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以創新引領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對于能源產業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具有重大意義。
國家能源集團集聚各方力量,堅持面向四個需求方,突出“安全、高效、環保、生態環境”主題,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圍繞煤炭、火電、煤化工、科技環保等主要業務板塊,每年確定十項解決突出問題,引領行業發展的重大課題。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開展重大技術攻關與工程示范,堅持產學研用融深度合作,加快推動補鏈強鏈延鏈促進產業鏈穩定發展。
例如,“東部草原區大型煤電基地生態修復與綜合整治技術及示范”項目,使3處示范工區植被覆蓋度提高了35%以上,直接經濟效益7.31億元;神東礦區運用礦井地下水的分布式利用方法,提供了礦區95%以上的用水;“燃煤鍋爐混氨燃燒技術開發和應用”項目,為我國燃煤機組二氧化碳減排探索出一條有效的技術路徑;世界首創60萬千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發電技術,大幅提高劣質煤燃燒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在大區域物流樞紐建設中,研制軸重30噸以上鐵路重載運輸成套裝備,重載鐵路新型寬帶移動通信系統成套技術及設備,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實現重載列車運營管理與第四代寬帶通信技術的高度融合。
同時,堅持國家級煤化工領軍定位,全面掌握煤制油品/烯烴等大型現代煤化工成套技術,建成世界首套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和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范工程,成為全球唯一掌握兩種煤制油技術的企業;發揮煤直接液化油品“一大三高四低”的優勢,開發了煤基特種油品工業生產技術。在榆林建成世界首套5萬噸/年聚乙醇酸(PGA)生物可降解材料科技示范項目,促進我國煤化工產業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轉型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堅持用一體化數字化提升集團公司綜合效率和能力。智能化生產在國家能源集團已全面鋪開。在煤炭產業方面,全方位創新安全智能化煤炭開采,實現煤礦智能化開采技術100%全覆蓋,成為世界煤炭科技的引領和展示者;發電產業方面,采用5G測控儀表、機器人、邊緣計算芯片、先進傳感器等智能裝備,推進“無人電廠、精準預測、少人管理”的智能生產運營管理模式;運輸產業方面,重載鐵路移動閉塞技術、智能駕駛萬噸重載列車、列車智能運維“狀態修”、煤炭港口全流程遠程作業、低成本船岸寬帶衛星通訊等一批新技術示范運用,使路港航集疏運能力全面提升;煤化工產業方面,以數據驅動、模型驅動煤化工智能化生產體系、安全風險管控體系和智慧化經營決策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持續助力煤化工高質量發展。在國資委三年(2019-2021)任期考核中,國家能源集團被授予“科技創新突出貢獻企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