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雷海超)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上,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者正在為全部機組投產發電而緊張忙碌;在內蒙古庫布齊沙漠中,建設者正在為實現太陽能資源高效利用和沙漠變綠洲的雙重收益而加緊施工;在南海之濱的廣東陽江,工程師們正在將勘測的海上風電數據設計成一張張工程藍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并作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部署。
“三峽集團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持續深化國企改革,堅持在聚焦主責主業中做強做優做大、在推動綠色發展中邁向世界一流,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新舉措、拓展發展新空間、譜寫發展新篇章,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夯實物質基礎。”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雷鳴山表示。
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 在推動綠色發展中邁向世界一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新征程上,完成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呼喚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白鶴灘水電站 攝影:謝雷
地處金沙江干熱峽谷間的白鶴灘水電站,高峽出平湖,白云映湖面,云卷云舒。三峽建工白鶴灘工程建設部機電安裝項目部副主任宋剛云正緊盯著各種儀表,為白鶴灘水電站最后一臺機組投產發電緊張忙碌著。宋剛云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白鶴灘水電站是‘西電東送’的骨干電源,我們已吹響了白鶴灘機組全面投產發電的沖鋒號,白鶴灘全體參建參試人員將秉持工匠精神、精品理念,凝心聚力、踔厲奮發,實現白鶴灘機組全面投產發電的完美收官,為確保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內蒙古西部陰山北麓風口地帶,依稀還能聽到空中嗚嗚的風聲。11月2日15時50分,隨著7號風機葉輪最后一組螺栓預緊到位,三峽能源包頭市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1號50萬千瓦風電項目一期31臺風機順利完成吊裝,并取得了單月完成10臺風機吊裝任務的好成績?,F場負責人楊旭登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風電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中重要一項,我們將全力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建設,確保項目按期投產發電,早日為內蒙古達茂旗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從西向東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從北向南初具規模的我國最大海上風電走廊、從試點先行到全面鋪開的共抓長江大保護,以及星羅棋布的“一帶一路”沿線清潔能源開發,三峽集團一系列重點工程建設無不瞄準高質量發展。
烏東德水電站 攝影:許健
國有企業是由黨而建、跟黨創業的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三峽集團將始終瞄準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瞄準世界一流企業發展方向,把改革作為破解障礙、激發活力、增強動力的關鍵一招,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在改革中樹立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培育大國重企。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當好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頭活水。
三峽集團建設運營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的30年,也是不斷掌握水電領域核心技術的3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集團原總工程師張超然表示:“在全國有關科研單位、承建單位和制造廠家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我們取得了以長江三峽樞紐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形成了三峽集團大水電建造和運營的核心技術。”
三峽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 三峽能源供圖
11月23日,三峽集團與金風科技聯手研制的全球領先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下線。在離此不遠處的三峽集團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來自不同廠家的風機正在風中起舞,工程師蔡正偉說:“興化灣海上風電場剛開始建設的時候,我就已經在這里了。當時第一臺風機還是5兆瓦,短短的幾年時間,從5兆瓦發展到10兆瓦投運,到現在的16兆瓦已經下線了,海上風電的發展飛速前進。黨的二十大提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我堅信,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還將會有更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下線,并將領跑全球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業發展。”
從7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白鶴灘水電站百萬千瓦機組單機容量世界第一,其研制、安裝調試難度遠大于世界在建和已投運的任何機組,被譽為當今世界水電行業的“珠穆朗瑪峰”;從5兆瓦到8兆瓦、10 兆瓦再到13.6兆瓦、16兆瓦,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下線海上風電機組領跑全球;在湛藍的南海海面上,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系統裝備“三峽引領號”巍峨矗立,將陣陣海風化為“綠電”,源源不斷送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千家萬戶……
三峽集團將繼續完善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重大工程為載體、以解決工程建設運營實際問題為目的、以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為紐帶、以資金等要素投入為保障的具有三峽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堅決當好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人才是第一資源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創新創造熱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長江電力以重點科研項目推動科研創新人才、專職科研隊伍快速培養。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張海榮博士成為三峽集團內首個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負責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葉祥友參與研發的大型水輪機在位修復機器人,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長江電力黨委書記、副董事長馬振波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提出了新使命新任務,長江電力將堅定不移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拓展公司高質量發展空間,努力擔當能源保供“主力軍”、綠色發展“先鋒隊”和改革創新“國家隊”,在能源保供、綠色發展、改革創新等方面再立新功。
混改后的三峽上海院持續用好中長期激勵的“政策包”、“工具箱”,改革的活力充分彰顯,現有全國勘察設計大師1人,電力勘測設計大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 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3人,上海市啟明星計劃2人,上海市浦江人才2人,上海市超級博士后2人,入選“省部級人才計劃”專家14人次,入選“地市級人才計劃”專家2人次。長期奮戰在海上風電勘測設計、技術咨詢和科學研究一線的黃俊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這讓我備受鼓舞,我將扎根科研一線,爭取早日成長為海上風電領域的中堅力量。”
三峽集團將全面深化三項制度改革,促進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制度化常態化,堅持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營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讓三峽成為人才集聚高地、創新創造熱土,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
創新是第一動力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報告還指出,“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
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的三峽現代能源創新示范園 攝影:徐強
三峽集團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的三峽現代能源創新示范園,是我國集風電、光伏及儲能等現代能源產業集群創新高地之一,園區級源網荷儲項目示范基地、創新綜合基地、檢測培訓基地、風電裝備基地、光伏裝備基地、源網荷儲技術研發試驗基地、現代能源產業高端展示基地、智慧園區綜合管理基地等八大基地在此匯集。“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聚集,再到人才培養,示范園致力于為烏蘭察布綠色發展打造三峽‘引擎’。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重要部署,持續推進示范園建設,為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三峽現代能源創新示范園現場負責人郝睿對未來滿懷期待。
在大別山下的安徽六安,水可以被資源化利用,也可以被精準調控。降雨后的15分鐘,六安城市水管家智慧調控中心的大屏生成了一張降水模型,對降水進行精準調控,既要留下寶貴的水資源,又要避免水勢兇猛造成內澇。這是國內首個“廠網河、供排澇”全業態智慧調控系統。“對于水務行業而言,這是大進步,借助六安的實踐,能夠推動水務行業的工業數字化轉型。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部署,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長江環保集團數字化中心劉煜說。
改革創新是三峽集團與生俱來的基因,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三峽集團將更好發揮“六大作用”,積極探索以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途徑,不斷鞏固拓展清潔能源行業引領地位,推動共抓長江大保護取得更大成效,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實現黨的二十大確立的宏偉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