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5月26日,江蘇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范項目投產儀式在常州舉行。
該項目由中國華能、中鹽集團和清華大學三方共同開發,由華能江蘇公司承擔項目建設、調試和運維。
它是我國壓縮空氣儲能領域唯一國家示范項目也是世界首個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系統主設備均為國產首臺套標志著我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實現從“理論實驗”到“工程應用”質的飛躍是我國新型儲能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舒印彪,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強,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光謙發表視頻致辭。中科院院士盧強、何雅玲、趙天壽,項目首席科學家梅生偉致辭祝賀,盧強宣布項目投產。宣益民、胡亞安等兩院院士及江蘇省能源局、能源監管辦、華能江蘇公司等有關領導出席儀式。與會嘉賓共同觀看了中華儲能宣傳片。
舒印彪在致辭中指出,作為能源電力行業的領軍型企業,華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與中鹽集團、清華大學等單位通力合作、攻堅克難,實現了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的成功投運,探索出了一條新型儲能技術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這不僅是對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全流程的成功驗證,也是新型儲能技術商業化應用的重要探索,為我國壓縮空氣儲能乃至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將為地下鹽穴、廢棄礦井閑置空間的綜合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形成上千億元的市場規模,未來前景十分廣闊。
他表示,華能將以此為契機,與合作方一道,把項目建設好、運維好、管理好,推動技術的迭代升級和商業化推廣應用,全力服務我國“雙碳”目標實現,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李耀強指出,金壇鹽穴儲能項目是跨界合作、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的一次生動實踐。發展鹽穴綜合利用事業正是創新鹽行業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服務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抓手。
中鹽集團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引領,發揮資源優勢,優化產業布局,積極打造一批新的技術和實踐成果,構建鹽穴行業標準體系,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努力開創我國鹽穴事業的新發展格局。
王光謙表示,金壇鹽穴儲能項目在實現技術突破的同時,也打造了新型儲能技術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的標桿和典范,將提振新型儲能技術的自主研發信心,激發綠色經濟的創新發展活力,引領國內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新浪潮。
清華大學愿與合作方繼續精誠合作,力爭取得更多、更大的技術成果,為我國能源革命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金壇鹽穴儲能項目于2017年獲國家能源局立項,2020年8月順利開工。在開發建設過程中,華能江蘇公司團隊先后攻克了設備研發、首次集成等多方面難題,完成了高參數壓縮機、空氣透平、發卡式換熱器等4項首套設備的工程轉化驗證,發布2項團體標準,立項首個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其中4人成為國際電工組織(IEC)儲能專家。項目投產后可為地方電網提供6萬千瓦調峰能力,一個儲能周期可存儲電量30萬千瓦時,每年增加調峰電量約1億千瓦時。項目遠期規劃100萬千瓦,將打造我國大規模清潔物理儲能基地。(李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