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陳磊)武漢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之一,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此交匯,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四分之一。
武漢又被稱為江城,在作家池莉的筆下,武漢充滿市井氣息和碼頭文化,自有一種獨特的氣質。
抓好長江大保護,關系著武漢的高質量發展和江城百姓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2018年12月13日,長江環保集團在武漢市完成工商注冊登記。作為三峽集團開展長江大保護工作實施主體,長江環保集團與武漢市加強合作探索,將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東風吹進了這座江湖之城,不斷開創出長江大保護的新局面。
一縱一橫
打造城市生態“高”點
北起九峰山,南至龍泉山,光谷生態大走廊縱貫武漢東湖高新區中心軸,綿延10余公里的風光帶上分布著梯田、濕地景觀,11個節點公園穿插其間,棧橋、流水、亭臺將這里裝點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如今,這里的花田花海成為了武漢熱門網紅打卡地之一,光谷生態大走廊已逐漸從規劃圖景變為現實。
“光谷”是武漢東湖高新區的別稱,2001年經相關部委批準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如今已成為武漢、乃至中部的價值高地。與傳統產業園不同,光谷的“高”“新”并不只體現在產業上,更體現在生態建設方面。
▲ 自南向北的光谷生態大走廊筑起武漢東湖高新區生態縱軸 攝影:毛翔春
2019年,武漢東湖高新區提出,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為創新橫軸,豹子溪生態廊道為生態縱軸,打造世界級“黃金十字軸”。一縱一橫,讓高新產業集群與生態綠色廊道相得益彰。
生態縱軸的“高”體現在標準高;“新”則體現在打破傳統藩籬的全新建設理念上。
2020年8月20日,長江環保集團與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簽署光谷生態大走廊生態旅游示范區一期工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創新采用EOD模式(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以東湖高新區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為基礎,按照“廠網河湖岸”一體化治理思路開展水環境治理項目統籌規劃建設,改善整體流域環境質量。
EOD模式是一種創新性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它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通過財務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
在光谷生態大走廊的建設中,三峽集團以豹子溪流域水環境治理為切入點,導入生態旅游、綠色農業等業態,在光谷中心城區打造一條長約10公里的自然生態廊道,與建設中的空軌形成水道、綠道、軌道“三道”融合的復合大走廊。用良好的環境吸引綠色產業入駐,讓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反哺長效治理,促使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提取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公約數。
2021年4月28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開發銀行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同意開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的通知》,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與長江環保集團聯合申報的武漢東湖高新區EOD項目正式被確認為試點項目。
▲ 光谷生態大走廊效果圖
在新合作模式的實踐探索中,光谷生態縱軸逐漸成型,沿線生態環境得到了切實改善。曾經逢雨必澇的豹子溪在綜合改造之下,防洪排澇能力被提升至“50年一遇”水平,待最終建成,這條縱貫光谷南北的生態廊道將集休憩、娛樂、健身、親水等功能為一體,提升區域旅游品質,形成光谷新的生態名片。
破解管網難題
再現千湖之美
“水污染表現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管網是城市水系統治理的關鍵所在和薄弱環節?!惫芫W底數不清、建設滯后于城市發展需求等問題,成為擺在城市建設者面前的難題。
▲ 武漢蔡甸大街已完成管網改造 攝影:陳靜凌
城市的發展是漸進式的,管網建設同樣也是如此。隨著城市的發展,地下管網縱橫交錯,位置不明、埋深各異,存在的問題也是千差萬別,梳理城市排水管網工作可謂千頭萬緒。同時,由于管網建設工程并沒有可觀的經濟回報,也使得一些企業對此熱情不高。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三峽集團在確定以城鎮污水為切入點開展長江大保護工作之初,就將管網作為重中之重。這注定不是一條平坦易行的路,而三峽人愿意披荊斬棘迎難而上。
南湖是武漢三大城中湖之一,其東岸的中南民族大學是武漢最美高校之一。2020年之前,因為管網缺陷,南湖周邊居民區的生活污水“錯入”湖水中,不僅破壞了環境,也間接威脅著長江水質。
2019年,武漢市政府著手對該區域進行綜合整治,但由于該片區居住密度高,周邊商鋪林立、道路狹窄,很多施工單位望而卻步,管網部分成了整個項目的攔路虎。
關鍵時刻,長江環保集團迎難而上,拿出了對周邊居民影響最小的管網改造方案,通過非開挖施工、錯峰作業等方法,啃下了南湖區域164處雨污混錯接管網改造的“硬骨頭”,阻斷了生活污水入湖之路,南湖漸漸恢復了生機。
除此之外,在武漢市蔡甸區,由長江環保集團主導的、覆蓋面更廣的管網改造工程正在實施。在蔡甸東部區域清水入江項目中,不管是背街小巷還是城區主干道,管網都將延伸覆蓋,確保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目前,長江環保集團已在蔡甸新建管網超過78公里,完成47個公建單位、42個居民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工作。
啃下管網“硬骨頭”,打出治水“組合拳”。水環境治理是個系統工程,在完善管網的同時,三峽集團在污水廠站、湖泊治理上也下足了功夫。
▲ 武漢東西湖區臨時分散式水處理服務項目
武漢市東西湖區機場河流域臨時分散式水處理廠作為長江沿線最大的分散式臨時水處理設施,自2020年10月底進入運營期以來,已累計處理污水超4745萬噸,日均處理量13.52萬噸/天,出水水質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有效緩解了金銀湖地區雨季污水橫流現象,當地近20萬人的居住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 武漢蔡甸東部清水入江項目湖泊治理工程 攝影:湯偉
武漢素有“千湖之城”的美譽,作為亞洲第一大城市內湖的湯遜湖是武漢市環境治理繞不開的一道“必答題”。
▲ 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一期項目紅旗湖生態凈化工程 攝影:湯偉
▲ 治理后的紅旗湖引來候鳥棲息
針對湯遜湖的特點,長江環保集團在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一期項目中提出了“治湖先治灣”、“引水活水”的流域治理新理念,創新應用“EHBR膜+水生態+智能分流”的湖灣治理集成新技術,在湖岸構筑功能性濕地之外,還在水底搭建起多樣性的生態系統,讓陸生、水生,動物、植物和諧共生,恢復自然水體的自我凈化功能。檢測顯示,湯遜湖試驗區水質已明顯好轉,水體平均能見度超過1.5米。
久違的紅嘴鷗也重返故地,時而在湖面追逐嬉戲,時而在空中成群盤旋,形成了湯遜湖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除湯遜湖外,長江環保集團還完成了瓦加賽湖、金雞賽、小金雞賽和廟汊湖等湖泊治理工程。通過湖床改造、清淤,以及湖岸生態修復,水體的各項監測指標較治理前都有了明顯改善。
創新治水模式
貼心“管家”服務
長江大保護絕非一日之功,恢復生態活力也不能一蹴而就。構建長效的市場機制、模式,才能為這項事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直以來,碎片化治理是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中的痛點。為破解難題,三峽集團提出“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
“‘水管家’就是要將涉水問題進行統籌考慮,把一個區域、流域看做一個整體,用系統的方案解決水環境的根本問題,在實現生態優先的同時,以創新生態產品建設與價值實現一體化推進綠色發展,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之路?!蔽錆h市三峽光谷水環境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光谷水投”)總經理劉靖坦言,做好“水管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峽光谷水投是由長江環保集團與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合資組建而成,是東湖高新區開展涉水業務的唯一主體。隨著“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運用的深入,目前,東湖高新區部分管網、泵站及水務資產已經交由三峽光谷水投統一運維,后續將逐步移交,實現存量水務資產運維一體化;部分涉水城建計劃項目和市政應急項目也委托三峽光谷水投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建設,部分項目已開工,實現了增量項目投技建運一個主體。
▲ 三峽光谷水投積極開展防洪排澇工作
2021年汛期,三峽光谷水投在東湖高新區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統籌開展防汛工作,轄區內的泵站、管網以及設備人員在統一調配下,配合默契,以往的“搶險”工作也變得事半功倍。
劉靖認為,“水管家”既要有專業技能也要有服務意識?!肮芗摇庇脤I的技能服務“業主”,并接受嚴格的考核、監督,雙方以“一家人”的親密合作關系共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痹陂L江大保護征程上,三峽集團勇于實踐、創新探索,持續革新機制、模式,為長江大保護事業注入了源頭活水。源頭活水汩汩,自有一汪清泉出山澗。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長江環保集團湖北省區域公司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