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中國華電襄陽發電廠將代表中國重點排放單位出席在迪拜召開的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中國碳市場邊會,受邀在圓桌論壇上交流火電機組節能降碳案例。
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最高議事決策機構,也是全球氣候變化議題領導者和參與者,包括政治家、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企業家、主流媒體等發聲、展示與行動的年度最重要國際舞臺。每年召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方國家,討論如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如今,COP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影響力最高的的氣候相關會議。COP28將于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聯酋迪拜世博城舉辦。中國華電襄陽電廠成功建設我國第一個以農林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項目,為實現中國“3060”目標提供了中國華電方案,同時也為全球能源轉型變革提供了一條切實有效的路徑。
走進華電襄陽電廠
地處鄂西北,東瀕漢江
是北煤南運、西電東送的戰略交會點
現有4臺33萬千瓦和2臺64萬千瓦
濕冷純凝機組
是鄂西北地區重要的電源支撐點
2022年,華電襄陽電廠
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項目入選
國家能源局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
是中國華電首個
入選國家耦合燃煤發電的發電企業
創新燃料替代 變廢為寶
襄陽市地處漢江中游平原腹地,是全國20個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十大夏糧主產區之一、三大芝麻產區之一,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生物質原料充足。
華電襄陽電廠現有4臺33萬千瓦和2臺64萬千瓦濕冷純凝機組,是鄂西北地區重要的電源支撐點。該公司結合存量資產優勢,依托現有機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的技術領先優勢和污染物集中治理平臺,啟動了生物質耦合大型燃煤機組發電科技創新工作。
該公司將生物質原料破碎(壓塊)、氣化進入大型電站鍋爐替代燃煤,充分利用電廠現有資源建設了一套適應多種類混合生物質的大型循環流化床氣化裝置,實現燃用稻殼、秸稈壓塊、木片、鋸末、菌棒等農林廢棄物的氣化利用,裝機容量10.8MW,年供電量可達5500萬千瓦時,消納生物質農林廢棄物約5萬噸,年節約標準煤約1.8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5萬噸。氣化后的固體殘余物為草木灰,是復合有機化肥的重要原料,有利于農業循環經濟。
這一做法,可以節省原煤資源,減少碳排放,打造襄陽循環經濟產業鏈,既解決了生物質環境污染問題,又能創利增收,造福地方,一舉多得。
優勢互補 工程順利實施
為整合優勢資源,華電襄陽電廠與襄陽市政府簽訂能源項目開發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極力尋求與華電科工、合肥德博、浙江大學等多家單位進行分工協作、優勢互補,集合了安全環保、機組運行、設計施工、專用設備應用實踐、實驗研發等各行業領先技術合力攻關、巧解破題,共同攻克了該項目在設計、高端制造、調試、測量計量、控制等方面國際、國內都一直未能解決的多項難題。
項目啟動后,為抓好項目推動落實,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優勢。華電襄陽電廠先后成立了安環、工程、經營、科技、物料等專項工作組,取得多項專利成果。項目團隊在襄陽市首屆“科技先鋒隊 創新追夢人”雙十佳評選中榮獲 “科技先鋒隊”“工人先鋒號”稱號。
奮力探索 謀求新發展
華電襄陽電廠通過該工程創建“加強產學研合作,推進科研成果轉化”“依托科技創新引領,實現綠色發展”“探索‘黨建+創新’融合發展,生態惠農共贏”等創新實踐做法,為持續推進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示范。該項目自建成以來,先后獲得“中國華電集團2019年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四屆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電力行業生物質發電年度示范機組”“百縣千項清潔能源示范項目”等獎項。作為首臺(套)依托工程、試點項目,在制造、設計、運行優化等方面充分考慮最新科技成果集成應用和轉化,截至2023年共獲得13項專利成果,含1項發明專利。當前,華電襄陽電廠持續優化完善該裝備運維技術,扎實推進示范應用,確保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任務落地見效。
2022年4月,項目在全國煤電“三改聯動”典型案例和技術推介會上,該項目作為節能降碳典型案例,在大會上進行了匯報,該項目的推廣應用工程襄陽公司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5機組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未來,華電襄陽電廠將始終堅持求實 、創新、 和諧、 奮進的理念,秉承“奉獻清潔能源,助力荊楚發展,提升股東價值,成就員工夢想”的企業使命,努力探索、奮力拼搏,不斷開拓新的綠色發展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