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發電 > 各地報道

    神東: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 打造“煤海綠洲”

    新華網發布時間:2021-09-07 12:12:31  作者:苗慧強、胡學東、段利平

      神東開發建設30多年來,在生態環境治理技術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在“先保護后開采、以開發促治理、以治理保開發”的生態保護體系指導下,從“三期三圈”到“山水林田湖草沙”,持續完善生態治理保護體系,利用新技術不斷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礦井水凈化利用、經濟林營造、土地復墾、地表水保護、原生態植被恢復和荒漠化系統治理,生態治理效果顯著,建成了以“生態礦區、綠色礦井、清潔煤炭”為特征的新型綠色煤炭基地,走出了一條煤炭企業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協同推進的新路子,為黃河流域大型煤炭基地全面系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提供了依據和參考。

      科技助力綠色礦山建設

      走進石圪臺煤礦,工業廣場、園林步道錯落有致,花草樹木競相爭艷,放眼望去,花園式礦區盡收眼底。

      近年來,石圪臺煤礦一直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礦井規劃發展評價體系,全面加強對礦井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的考核,用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規范礦井的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等工作。

      在去年年初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公告中,按照國家級綠色礦山9項建設規范,全國953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神東7礦(8井)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石圪臺煤礦名列其中。

      全面建設綠色礦山,是煤炭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神東礦區開發建設以來,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優化開采工藝流程,全面降低采選過程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因地制宜推廣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等綠色開采技術,把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催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聚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煤炭綠色開采相結合,推動智能綠色開采技術與煤炭產業深度融合,引領行業礦井綠色發展水平不斷向前。

      做好礦井水這篇大文章

      在一個缺水地區建成了超十萬人生活、年產值超千億元的大型煤炭生產基地,離不開神東在礦井水處理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

      神東在生產煤炭的同時會產生廢水。在水資源極具匱乏的毛烏素沙漠邊緣,如何實現礦井水的資源化利用,做好礦井水這篇大文章成為擺在神東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神東人的不斷嘗試和努力下,通過三級處理、三類循環、三種利用的“三個三”廢水處理與利用模式,變“水害”為“水利”,很好地解決了礦井水的處理利用難題。

      神東各礦井均配套建設了井下采空區過濾凈化系統,實現井下廢水過濾凈化,重復利用于井下生產、噴淋、噴霧降塵,從源頭上對井下廢水進行合理利用。選煤廠建設了煤泥水閉路循環系統,實現廢水循環利用。地面建成覆蓋全礦區的污水處理廠,實現了污水100%處理,處理后的水作為礦區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建成了深度水處理廠,補充礦區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實現礦井水零排放。

      經濟林推動生態產業發展

      眼下,位于神東哈拉溝生態示范基地的大果沙棘,正迎風挺立,掛滿枝頭的果實,逐漸泛黃,慢慢開始成熟。成片的大果沙棘,遍布在各個山頭,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神東在煤炭開采后,利用采煤沉陷區發展沙棘經濟林等產業推動生態產業化發展,讓礦區的老百姓端上生態經濟的“金飯碗”,這也是神東永續利用水土生態資源、發揮生態環境效益的一次生動實踐。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建設模式,神東初步建成了集科研、科普、生產、示范為一體,三林四園的萬畝生態示范基地,在以沙棘為重點的基礎上,全面開展了長柄扁桃、歐李、飼料桑等經濟林的試驗、示范和推廣。

      目前,神東在采煤沉陷區已栽植沙棘100平方公里、500多萬株,預計可實現產值近億元,探索出一條采礦-復墾-生態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路徑,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的協調統一,促進政府、村民、企業三方共贏。

      矸石填溝壑 水渠變良田

      一場雷雨過后,田地里,綠油油的土豆苗正在茁壯成長,盛開的白色小花兒隨風搖曳,不少小昆蟲穿梭其中,忙著采花播粉,一副田園風光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而誰又能想到,如今長滿農作物的平整肥沃土地,幾年前還曾經是溝壑縱橫的山地?一直以來,矸石排放是煤炭企業生產過程中無法避免的難題,如何處理這些體量巨大的廢棄物,一度成為各礦井綠色發展道路上的難點和痛點。

      神東為了最大限度降低煤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積極探索廢棄物綠色利用、循環利用,將廢棄物利用逐步從投入型向效益型轉變。

      其中,在矸石的外排方面,神東對地面洗選產生的剩余煤矸石全部用于土地復墾造地利用,通過邊排邊治、分層覆土和推平碾壓等技術手段,將天然溝壑填平,使矸石場變為了綠地和良田,真正實現了還地于民。

      今后,神東還將繼續通過沉陷區土地平整、排矸場復墾造田等措施,集中形成連片農田,利用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種植業和設施農業,形成生態改善、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體系。

      上下相輔相成 水保效果明顯

      薄基巖淺埋煤層保水開采技術是神東根據煤層賦存條件,實施的一種全新的可以有效減少淺層地下水流失的保水開采方法。此項技術的關鍵有三,一是長壁工作面快速推進,二是支架合理支護阻力的計算確定,三是局部降低采高或局部充填。

      在保護好淺層地下水的同時,神東結合地面水土保持整地和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相互結合,上下呼應,相輔相成,形成了自己的顯著技術特色。

      整地技術是水土保持最普遍且最有效的技術。其中,神東運用最廣泛的是魚鱗坑整地與水平溝整地,通過改變地表徑流的形成條件,形成一定的積水容積,從而改變土壤的水分條件、溫度條件和養分狀況。

      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則是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辦法,在溝口筑壩攔洪,在溝沿植樹,在坡面修挖高標準的水平溝、魚鱗坑,坑內植樹種草,日常加強管護措施,從而產生持久穩定的保護修復功能。

      適地適樹 植物種群穩增

      在神東哈拉溝生態示范基地,原生態植物檸條、沙蒿、花棒等隨處可見,與之相伴相生的還有新栽植的各種樹種,種類近100種。

      在礦區開發之初,生態環境脆弱,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以百里香和糙隱子草為主的植物群落。

      為了豐富當地植物種群,神東人通過對土壤進行人工施肥,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并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在每年的春秋兩季都要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灌木、喬木、針葉林等鄉土樹種和各種耐旱樹種成為種植的首選,鑒于干旱少雨的氣候特點,利用上、下覆膜抗旱法,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長量。

      如今,經過多年的治理保護與修復,這里的植物種群由原來的16種增加到現在近100種微生物和動物種群也大幅增加,礦區植被覆蓋度由3-11%增加到了80%。

      擋沙固沙 昔日荒漠變綠洲

      在距離礦區30公里遠的巴圖塔,有著近4萬畝沙柳林基地,這是神東重要的外圍防護功能圈,也是遠近聞名的治沙造林示范工程。

      建設風沙區沙柳林基地,不僅使礦區外圍風沙得到徹底控制,同時將治理區建成生態建設種苗培育基地,保證了生態建設特需種苗的來源。

      神東建設初期,礦區外圍是流動和半流動沙丘,而這些沙丘每年會以2-5米的速度前移,嚴重影響礦區生產安全,如何固沙、治沙,成為擺在神東人面前極為緊迫的事情。

      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神東人掌握并推廣了水瓶造林法、帶狀沙障造林法和直接造林法。

      針對高大的流動沙丘,采取先設沙柳、沙蒿等機械沙障控制沙流移動,再在沙障中種植當地適生的沙蒿、楊紫、花棒、沙打旺等灌草,實現固沙治沙目的。

      針對半固定沙丘,在其原有的植被基礎上,補植檸條、沙柳等鄉土樹種,加快植被恢復速度。

      針對風沙埋壓鐵路、公路、工業設施的情況,神東人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將草、灌、喬與機械措施相結合,構筑沙害防治體系。

      目前,神東礦區已經完全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昔日的荒漠正變成綠色發展的“金山銀山”。

      在神東一系列系統治理下,礦區生態不僅沒有因大規模開發造成環境破壞,而且原有的脆弱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神東在煤炭開發中實現了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回饋了生態治理和區域社會,形成了健康良性的循環,為后續實現生態增值奠定了良好基礎,為礦區未來發展及區域經濟轉型提供保障。(苗慧強、胡學東、段利平)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彭蘇萍院士團隊神東研究基地正式揭牌

    該基地的成立是神東立足“二次創業”新征程、綠色發展新階段,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堅定信心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雙碳”目標下高碳產業低碳發展示范的又一重要舉措。
    各地報道2021-09-03
    神東煤炭集團與華為煤礦軍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神東煤炭集團與華為煤礦軍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8月31日,神東煤炭集團與華為煤礦軍團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暨聯合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神東國際交流中心舉行
    各地報道2021-09-02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在神東煤炭裝機試用成功

    8月28日,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課題“礦山職業危害防治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在神東煤炭寸草塔煤礦裝機試用成功。據了解,該課題是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礦山職業危害防治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課題九“典型礦井示
    基層動態2021-09-02

    神東煤炭輔助運輸邁進無人化發展階段

    8月22日,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首臺19座無人駕駛運人車在布爾臺煤礦廠區地面及井下42煤2盤區專用封閉巷道路試成功,表現穩定,標志著神東輔助運輸正式邁進無人化發展階段。據悉,該車由常州科試集團制造,使用慣性導航技
    基層動態2021-08-27

    神東煤炭哈拉溝煤礦智能除鐵系統投入運行

    8月21日,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哈拉溝煤礦井下智能除鐵系統安裝完畢,開始運行。該系統可以對經過永磁除鐵器后煤流中的鐵質金屬進行探測,判斷煤流中是否有鐵質金屬,從源頭處控制鐵質金屬進入運輸系統,保證了運輸系統運
    科技信息2021-08-26
    神東煤炭集團建成首個萬畝沙柳基地

    神東煤炭集團建成首個萬畝沙柳基地

    截至2021年8月份,神東煤炭集團首個萬畝“國家能源集團生態林”巴圖塔沙柳示范基地完成建設。
    各地報道2021-08-23

    神東煤炭建成行業首個全時全融合數據倉庫

    截至8月20日,神東煤炭自主搭建的生產數據倉庫上線以來已持續采集了公司13礦14井10145臺套設備的生產數據,在用測點267996個,存儲數據1.4775萬億條,占用空間6.56T,平均每天數據增長20.1667億條。神東生產數據倉庫的成
    科技信息2021-08-23

    神東煤炭建成行業首個全時全融合數據倉庫

    截至8月20日,神東煤炭自主搭建的生產數據倉庫上線以來已持續采集了公司13礦14井10145臺套設備的生產數據,在用測點267996個,存儲數據1.4775萬億條,占用空間6.56T,平均每天數據增長20.1667億條。神東生產數據倉庫的成
    綜合新聞2021-08-23

    神東煤炭首套煤泥水粒度在線檢測系統上線

    8月8日,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首套煤泥水粒度在線檢測系統正式上線,填補了煤泥水生產過程中藥劑添加的粒度參數、煤泥水處理設備故障診斷以及生產運維指導的多項行業空白,進一步提升了選煤廠的智能化水平。以前,在選
    科技信息2021-08-12

    神東煤炭沉陷區搬遷全部實現妥善安置

    7月26日,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從2001年至2021年上半年,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在陜蒙晉三省區,累計支付搬遷安置和塌陷補償費用約157.69億元,搬遷居民10233戶28951人,全部得以妥善安置。目前,已在陜西省境內建成集中移民
    基層動態2021-08-02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