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國家電投東方發電公司以集團公司"超前領先一公里,最后落地一公里"管理理念為引領,因勢而變、因勢而為,將挖掘深度調峰市場紅利作為推動決勝減虧的重要突破口,奮力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生產經營攻堅戰雙勝利。截至3月29日,累計實現輔助調峰補償收益5900余萬元,同比增加3000余萬元。
疫情突如其來,危與機并存。受疫情影響,電網長期處于低負荷的運行狀態。"作為央企,必須要在非常時期第一時間采取行動"東方發電公司黨委在疫情發生后果斷作出部署:"要在保證安全及供暖的前提下,持續優化機組運行方式,充分發揮切缸優勢開展深度調峰,實現機組最小負荷的新突破,緩解電網低谷運行困難,保障電力可靠供應!"
"1號機組注意跟蹤AGC指令 ""目標負荷60兆瓦 ""注意各主輔機參數 "……隨著值長的一聲聲指令,1號機組負荷緩慢下降,穩定至60兆瓦,調峰深度達到17%額定出力以下,各項指標運行正常,創下該公司深度調峰最低值。
按照該公司黨委的決策部署,各黨支部迅速組建了14個"黨員突擊隊",主動承當、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在非常時期有力保證了深度調峰期間機組的正常運行。發電分場黨支部"黨員突擊隊"成員崔戰杰連續4天奮戰在生產一線,以最短的時間進行了高加泄漏處理并及時投入運行;燃運分場黨支部黨員突擊隊完成了2號段甲皮帶機兩道口的膠結任務,為提高上煤準確性贏得了時間;鍋爐分場黨支部黨員突擊隊共消缺66項,消缺率達100%,全面保障了鍋爐系統、脫硫系統和除灰系統的穩定運行……
同時,該公司深度探索制約機組深度調峰的技術難題,通過采取1號機組切缸參與深度調峰,采取循環水系統"雙機單循泵"運行方式、優化供氨調門邏輯、制粉系統"三運兩備"等一系列解決措施,對凝結水指標超限、機組低負荷運行時氧量偏高、堵灰等難點問題逐個擊破。通過不斷提升機組參與深度調峰的能力和幅度,探索出了2臺35萬千瓦機組所能承受的降負荷能力。按照以往積累的機組低壓缸零出力投、停經驗,疫情期間實現了深調期間1號機組負荷低至60兆瓦、2號機機組負荷低至88 兆瓦的沖刺,機組深度調峰能力居于遼寧省內同類型機組前列。
作為電力企業首批靈活性改造試點單位,東方發電公司1號機組于2017年完成了國內首例350兆瓦機組低壓缸零出力靈活性改造工程。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為后續制定低壓缸零出力運行控制方案及安全運行指導提供了科學有效的實驗依據,同時大幅提升了供熱機組的調峰能力,其科技創新項目"350MW供熱機組低壓缸近零出力運行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還榮獲了國家電投集團2018年度科技創新一等獎。
"靈活性改造項目完成后,我們改變了只關注搶發電量的思維方式,更注重并合理解決煤質、負荷和輔助服務之間的關聯矛盾,壓低谷、頂尖峰,爭取綜合效益最大化。發電運行分場將深度調峰收益納入月度勞動競賽評比,細化了激勵標準,進一步加大了深度調峰收益的獎勵,有效調動了運行員工參與深度調峰的積極性"發電運行分場副主任王日升說到。
截至3月29日,東方發電公司機組切缸881小時,1號機組負荷率低至17%,2號機組負荷率最低至23%,均創歷史新低。"每小時帶來凈經濟效益13萬元的電價補償,每天深調8個小時將補償108萬元,再苦再累也覺得值了。"這是節能可靠性專工韓立的切身感受。
實現"保二爭一"的目標,必須時不我待地跑贏自己、跑贏同行。東方發電公司正以堅定的信念,在"2035一流戰略"夢想照進現實的路上,不斷承壓奮進,繼續書寫著決勝減虧、突圍發展的新答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