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國家能源集團福建羅源灣港電公司工程部土建高級主管、質量主管,工程黨支部紀檢委員。“九層高臺,始于壘土”,他以踏實的工作作風,認真的工作勁頭,在他的人生征程上樹立起了一座座無言的豐碑。參加工作的十余年間,他累計獲得二級公司個人先進榮譽4次,三級公司個人先進榮譽12次,這些榮譽就是對他工作表現的最大認可和最好詮釋。
甘當企業基石,打造精品工程
土建專業是火電廠建設中的基礎,始終穿插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為機組設備安裝提供“安身之所”和“立命之根”,是開工最早、竣工最晚的專業。這個專業特質特別符合他的個人氣質,在工程忙碌的日子里他總是下班最晚、加班最多的那個人。大家都叫他“曹三多”,是因為他“多走、多想、多干”的工作作風,但他自己解釋道,這叫“勤能補拙”。他用“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方百計”筑牢了工程基礎,撐起綠色能源“巨輪”。
汽機房基礎原定開挖時間日益臨近,但相關樁基圖紙卻仍未到場。面對“無米下鍋”的情況,他沒有“等靠要”,而是積極行動。他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扎實的專業能力,經歷3次方案論證,最終確定精確控制分段施工的方案,將每一方土方的開挖和每一根樁基的施工都精確到分和毫米。在經歷2個天文大潮及2個臺風后,汽機房基礎按原定計劃順利出零米,他用努力從困難手里搶回了工期。
設計出圖跟不上現場施工進度,他就天天拿著電話陪著設計人員加班到深夜。煙囪施工場地狹小、地質條件復雜,他就制定各項措施預案,協調各參建方緊張有序地施工,最終提前24天完成煙囪結頂。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強調高標準施工。煙囪清水混凝土工藝經歷了做樣板、專家點評、做總結再提高等多個環節,如此循環往復28版后才最終定型。如今,色澤一致、筆直挺拔的煙囪成為羅源灣南岸挺拔的地標。
他用自己的努力從困難手里搶進度,在繁忙的施工中護安全,在羅源灣港電熱土上樹精品。
夫妻同心戰役,共筑安全防線
連續4年主動報名春節值班的他,今年春節依然堅守在崗位上,一個人承擔了部門全部的值班任務。他揮別了趕赴鐵路春運一線的妻子,回到現場做春節前的各項檢查。萬全的準備下還是迎來了兇猛的疫情,為減少人員進入,他堅持不換班、不換崗,面對千里之外還心憂工作的同事,他說“前線有我,安心居家隔離吧,現場工作有我呢。”此時,他已經連續在崗26天。
這個春節里,妻子的戰線沿著鐵路線向前延伸,而他堅守的羅源灣工地,則固若金湯。疫情發生后,他認真落實羅源灣港電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嚴格落實人員情況篩查、健康檔案建立、測溫登記等措施,協助后勤保障、聯絡統計員工動態,及時向參建單位傳達該公司疫情防控要求并監督落實,及時統計上報參建單位值班人員情況摸底表、人員返工及隔離測溫登記表等報表,對重點疫區人員進行重點關注,每天報送重點疫區相關人員統計表,為企業快速撐起了一把“安全大傘”。疫情防控期間,他24小時值守崗位,通過安全隱患的巡查、安全信息的通報,讓身在單位和遠在故鄉的同事都感到安心。
為落實該公司防疫措施,他拒絕了妻子想探望的要求,在電話里他這樣勸慰著妻子,“我們都是戰‘疫’前線的一員,守好各自的崗位,疫情褪去之日便是相見之時。一時的割舍,只為更長的相守”。
抓大處管細節,樹旗幟做先鋒
“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防疫工作為工程安全復工奠定基礎,但疫情防控阻擊戰不能放松,項目復工也得緊鑼密鼓地開展。對于項目安全復工,他有自己的想法,制定了以“總量和密度雙控制,人員和場所雙隔離”為原則的疫情期間施工管理方法,即把進入施工現場的人數總量和各區域人員分布密度作為主要指標進行管控,并按照所在工作場所限定人員活動區域以減少人員流動。
對于復工準備工作,他絲毫不敢懈怠,而他所負責的廠前區也將作為第一個復工的施工區域。他積極與施工單位聯系,排定施工計劃,落實施工人員、施工設備、材料,與施工單位負責人探討“前期開工優先考慮福建省內的施工人員”,兼顧防疫與復工,經過反復溝通,終于確定了廠前區復工計劃。“倒班宿舍樓是員工重要的生活保障,消缺工作得抓緊。”他又聯系到崗土建人員和施工人員,跟蹤倒班宿舍樓消缺的情況。
項目安全復工是當下的頭等大事,但身邊的細節他也沒有放過。在廠前區出入的臨時通道上有一個高約15厘米的馬路沿,這是一個簡單跨步就翻越的小臺階。這里每天人來人往,大家都習以為常,但他卻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個無風的上午,他找齊工具擼起袖子當了一會泥瓦匠。中午時分,這個馬路沿已被平整的方磚代替。路過的員工或許對此沒有太多的驚奇,更或許沒有太多人注意到這個細節,但他一直堅持以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美化著我們共同的家園。
施工區雜草多了,他就號召、組織黨支部的黨員和群眾進行除草大掃除;停車場排污渠淤積了,他就自發的去清理;鑒于鍋爐防護保養的工作較為繁重,他就主動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維護廠區圍墻有他的身影,鍋爐平臺積水清理有他的身影,庫存設備遮蓋還是有他的身影。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僅改變著公司的一草一木,還影響著身邊的一群人。
“高樓高不高,全看地基牢不牢。”他始終以扎實的工作作風和主動向前的人生態度鑄就項目高質量建設的基石,用沖鋒的姿態塑造先鋒黨員形象,用日常點滴不斷影響著身邊的人。這就是“曹三多”,他的“事跡多、贊許多、粉絲多”,優秀的品質造就他人格的骨架,贊譽的語言豐滿了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