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渤海水,經年拍岸;巍巍太行山,千載崔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九次赴河北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河北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0年踔厲奮發,10年砥礪前行。電網作為重要基礎設施,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鮮明印記,寫下了生動注腳。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在燕趙大地上書寫助力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新篇章。這篇章,氣象萬千,意蘊深遠。
這是電網實現跨越發展的10年——河北南網邁入特高壓時代,500千伏變電站數量從14座增加到25座,供電可靠性顯著提升。
這是電力社會價值充分彰顯的10年——國網河北電力服務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推進雄安電網建設,助力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當地發展和鄉村振興。
這是電網和企業運營質效全面提升的10年——錨定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持之以恒強電網、強管理、強經營、強創新、強服務、強人才,企業貢獻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強動能:服務千年大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千年秀林以北,500千伏雄東變電站已投產。這是雄安新區能源輸送主通道的關鍵節點工程。
雄安高鐵站東南方向,高低起伏的公園景墻下掩映著220千伏昝西變電站。該站承擔著為高鐵片區提供可靠供電的重要任務。
位于容城縣東北部的220千伏劇村變電站,則是雄安劇村智慧能源融合站的主體。這座融合站不僅在外觀上與周圍的綠地景觀融為一體,還將變電站、光伏電站、5G基站、北斗地基增強站等集于一身,實現了多種新業態的融合發展。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5年來,電網正通過地下、地上、“云”上建設,為“未來之城”增添動力。
從2017年開始,雄安新區供電公司規劃設計中心副主任邢志坤就在搞電網規劃。這5年,他看著規劃圖變為路線圖,項目表有了時間表。用他的話說:“我們養育的孩子已見雛形。”
日日向新,日日生新。1000千伏雄安—石家莊特高壓工程、1000千伏張北—雄安特高壓工程、500千伏雄東變電站和220千伏劇村變電站、110千伏河西變電站均已投運,“雙花瓣”高可靠配電網在雄安商務服務中心建成,王家寨綠色智能微網示范工程成為鄉村綠色發展的樣板,數字化主動電網“站園片村”樣板工程發揮示范效應……5年來,國網河北電力圍繞創造“雄安質量”,持續提升電力服務保障水平,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區建設,在服務重大國家戰略落地中彰顯責任擔當。
一張圖規劃、一體化建設,國網河北電力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路越走越寬。
位于滄縣的明珠國際服飾產業特色新城是滄州承接北京服裝服飾產業轉移的重要輕工生產項目。在此落戶的企業覆蓋了服裝全產業鏈,月均用電量達61.32萬千瓦時。“供電公司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明珠國際服飾產業特色新城負責人王兆年說。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國網河北電力大力推進京津冀異地辦電,打造“互聯網+營業廳”全客戶服務渠道京津冀一體化服務體系,跟蹤服務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區項目落地、自貿區建設等重點領域項目,持續優化電力營商環境。
當好企業生產經營的“助力器”,開啟電網重點工程的“發動機”,發動能源科技創新的“大引擎”——電力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又為服務重大國家戰略、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新貢獻。
穩基礎:推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8月9日,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發布會河北專場上,一組照片展示了河北生態環境發生的顯著變化。如今,河北所有設區市全部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后十位。
這組照片見證了河北的綠色發展之路。2014年,為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12條重點輸電通道建設的通知》發布。以此為開端,河北南網進入特高壓時代。
2016年11月,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特高壓工程投運;2017年8月,1000千伏榆橫—濰坊特高壓工程投運;2020年8月,1000千伏張北—雄安特高壓工程投運……
來自內蒙古西部、陜北高原及張北壩上的能源資源通過一條條電力大動脈送入河北。10年間,河北南網已建成特高壓線路2808千米,形成交流特高壓“兩站三通道”格局,累計為河北輸送超760億千瓦時的電能。
輸電大動脈將電力送到負荷密集地區,再經由各級電網送到千家萬戶。如今,河北南網500千伏網架從“三橫兩縱”日字形結構,逐步發展成為“四橫兩縱”目字形骨干網架;220千伏電網逐步分區運行,功能定位實現了從輸電網向地區主干網的轉變;110千伏、35千伏電網形成了鏈式結構為主的供電結構;10千伏城市電網形成多分段單聯絡和電纜單(雙)環網主干網,網絡結構更加完善。河北南部地區供電可靠率大幅提升。
隨著數字化技術與電網發展融合并進,越來越“聰明”的電網還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更大作用。
走進平山縣營里鄉,一排排藍色光伏板映入眼簾。6月6日,河北省首個10千伏兆瓦級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在營里鄉建成投運,不僅解決了光伏發電的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等問題,實現了對電網的主動感知、主動響應和主動支撐,每年還可為當地增加10%~20%的光伏發電收益。
近年來,河北南部地區分布式光伏產業快速發展。2021年,河北南網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達1027.55萬千瓦,同比增長81.34%,占河北南網總裝機容量的19.02%。
針對分布式光伏占比高的特點,國網河北電力把配電網建設作為一項重點任務,完善規劃理論、建設標準和管理體系,加快數字化、透明化升級,促進新能源并網和多元負荷友好接入。
一系列創新成果已見效,一系列探索實踐正展開。就在營里鄉10千伏兆瓦級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投運當天,雄安新區白洋淀35千伏10兆瓦級示范工程開工。今年年底前,國網河北電力還將開工建設平山縣西柏坡110千伏百兆瓦級示范工程。以“縣鄉村”三級示范工程為依托,該公司持續探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打造分布式智能電網發展樣板。
如大潮奔涌,如細雨潤澤,電能流淌在生機勃勃的燕趙大地上,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惠民生: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夏日的太行山深處,草木蔥蘢。8月4日上午,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脫貧戶唐宗秀在自家院子里曬太陽。昔日低矮破舊的土坯房早已改建成寬敞明亮的新房,院里的繡球花、三角梅開得正艷。
10年前,駱駝灣村所在的地區還是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在唐宗秀的記憶中,以前的路是狹窄坑洼的黃土路,村里各家各戶最常用的“電器”是燈泡。如今在唐宗秀家里,冰箱、洗衣機、電磁爐等一應俱全。
“電是我們村脫貧致富的動力和底氣。村里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電力的支撐。”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顧瑞利介紹,通過發展現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藥材、規模養殖、家庭手工業、生態旅游6項富民產業,駱駝灣村人均純收入由2012年的不足千元增長到2021年的17480元。
鄉村的變化記錄著國網河北電力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補強貧困村電網,對42個貧困縣的3705個貧困村、1746個小城鎮(中心村)開展電網改造升級;高質量服務光伏扶貧,累計完成138萬千瓦的42個集中式和1330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接網;積極對接易地扶貧搬遷,為安置點貧困群眾“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提供優質電力保障;保障農業生產可靠用電,改造機井11.9萬眼,實現機井用電全覆蓋……2016年至2020年,國網河北電力統籌推進貧困村電網建設、機井通電、光伏扶貧電站接網、易地扶貧搬遷電網配套項目建設等各項任務。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找到了好產業。”在阜平縣食用菌產業核心區工作的村民曹改珍說,“我在這里為菌棒包裝,一天能掙170多元錢,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
圍繞發展特色產業等項目需求,國網河北電力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斷提升農村供電質量,豐富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手段,全力支持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充沛的電能讓農村生產生活不斷煥發新活力,智慧的電網則為鄉村繪就綠色發展的鮮明底色。
出正定古城南城門,沿著滹沱河畔西行不到2000米,便是美麗的塔元莊村。在這里,全國首個村級綜合能源服務站已建成。正定縣供電公司綜合能源項目負責人馬英欣介紹,服務站里的智慧能源管控系統通過遍布全村的590多個智能傳感終端,可對居民樓、農業大棚等實施智能監測和智慧調度。2021年,塔元莊村的清潔能源供電量達118.97萬千瓦時,為村集體減少用能成本200余萬元。
在塔元莊村村級示范樣板的基礎上,國網河北電力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對多個鄉鎮的居民樓、企業、農業大棚等實現多種形式能源的智能監測和智慧調度,構建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智慧用能新模式。
從建強骨干網架到推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從提高能源消費清潔化水平到滿足客戶多元用能需求,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國網河北電力圍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戰略目標,不斷強基固壘、變革升級,推動電網高質量發展,為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轉型貢獻更大力量。(王頌 郭曉璇 吳楠 張明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