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2月23日,由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編制的《運行中智能電能表校準規范》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關部門的審定。
據測算,規范實施后,不僅能減少不必要的表計更換,每年還能節省電能表采購費用超3億元。
目前,新疆電網在運智能電能表約1100萬只。按照國家現行計量檢定規定要求,電能表檢定更新周期為8年。按此標準,新疆每年約有150多萬只電能表因使用年限到期需要更換。但隨著我國計量設備研發制造水平提升,電能表的實際使用年限可達到12年。
為合規延長電能表使用壽命,3月起,國網新疆電力著手開展在運電能表狀態評價與更換相關技術研究。該公司營銷服務中心、烏魯木齊供電公司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計量院等單位組建編制小組,啟動《運行中智能電能表校準規范》編制工作。編制小組成員于11月完成規范定稿,并報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核。
專家組審定認為,該規范結構嚴謹,內容科學,符合標準編寫要求,利用大數據分析相關技術實現了電能表運行誤差遠程校準,突破了傳統計量檢定技術限制,實現了電能表運行管理模式由“到期輪換”定期管理向“狀態評價”動態管理轉變,在節約計量設備資源、保障民生方面有顯著創新性。專家組成員一致同意規范通過審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