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千伏崇明輸變電工程橫跨江蘇海門、上海崇明兩個區域,其中長江大跨越是工程建設的重要一環。組塔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吊裝難題曾讓施工單位犯難。
“此次組塔的難點在于搭建到130米時主管重量仍達到10噸,所需施工設備——T2TG480雙平臂抱桿的市場保有量很少。”5月25日,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e裝備”項目工作人員馬賀明說,“3月11日,施工單位多方努力無果后,聯系到了‘e裝備’平臺。我們立即采取行動,借助平臺資源集聚的優勢,快速準確尋源,僅用一天時間就促成了施工單位與河南送變電公司的租賃業務。”
“e裝備”是國網電商公司在國網基建部指導下,依托能源工業云網租賃中心建設運營的全線上化租賃服務和管理平臺。平臺面向項目單位、施工單位、生產廠家等客戶,提供施工裝備在線租賃、施工裝備智能監控、施工裝備安全管理和工程施工金融服務。
今年,國網電商公司緊扣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一體四翼”發展布局,搶抓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融合發展機遇,以數字化創新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從制造到智造,能源產業裝上數字引擎
四川摩天電纜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電線電纜的民企。之前該企業生產線智能化水平較低,訂單、計劃、排產等環節管理分散,數據交互依賴線下,設備巡檢依賴人工,運維難度大、檢修成本高。
今年1月份,摩天電纜將其自動化生產線接入能源工業云網的制造中心,實現了訂單排產、設備在線實時監測、產品全生命周期溯源等。
“我們通過客戶端實時管理生產全流程,需求、進度、管控一目了然,可實現計劃排產、柔性生產。”摩天電纜總經理褚彥興介紹說,“跑冒滴漏現象明顯減少了,訂單生產進度還可以實時反饋給客戶,增強客戶黏性。”接入能源工業云網后,摩天電纜僅設備運維成本就減少了20%。
目前,能源工業云網平臺已完成13大類典型設備物聯接入,標識解析和區塊鏈均完成與國家頂級節點的對接,實現與國家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平臺累計入駐商戶已超過7.8萬家,接入制造企業1.9萬家、設備13.85萬臺,交易金額突破1500億元。
從創新到創效,電力大數據助力環保管控更精準
河北鵬宇電纜有限公司屬于河北省污染防治重點行業企業,曾采用限產或暫時停工的方式來完成污染防治任務。“現在,數字化污染監測防治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給我們這些生產制造類企業解決了很多問題。”該企業相關負責人牛增浩表示,應用數字化污染監測防治技術,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期間,企業享受到了差異化管控服務,生產的連續性有了保障。
牛增浩提到的數字化污染監測防治技術由國網電商公司參與研發,是電力大數據助力污染防治攻堅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該系統將電力大數據融入生態環境管理信息化平臺,對指定區域開展生產用電情況監測,并對各重點區域、行業、企業用電情況進行詳細排名和用電波動分析,助力環保部門因地制宜,精準管控。
“以前我們的‘污染源清單’來源于地方統計年鑒,一年一更新,無法精準鎖定污染企業。”生態環境部信息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現在我們可以根據電力數據及時更新清單,真正做到對重點污染企業的分類施策。”
“對涉及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企業,電力大數據經過篩選和分析,以數據化方式給符合條件的企業畫像。”國網電商公司所屬國網征信有限公司政企事業部主任陜亮說道,“這份數據化的企業畫像為地方環保部門提供了差異化、精準化施策的依據。一些完成環境治理任務、達到全面超低排放指標、符合監管要求的行業企業的生產活動也有了保障。”
隨著“生態環境+電力大數據”系列場景的落地,電力大數據助力污染防治攻堅系統在打造智慧環保服務新生態方面的應用價值日益凸顯。該系統2020年年底上線至今,已完成全國26個省份329個市1957個縣的用電監測全覆蓋,實現16萬余戶排污企業用電在線監測,減少現場核查人次超36萬人次/年,節省相關企業環保設備采購成本超15億元。
在4月25日舉辦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重點企業污染防治大數據應用”在100多個應用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20個優秀應用案例之一。
從獨享到共享,新能源消納能力不斷提升
3月16日13時,格爾木京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富余的綠電正緩緩輸入格爾木美滿科技有限公司閔行儲能電站。當天,電站共儲存光伏發電電量914千瓦時,并于17時30分完成釋放利用。根據售電協議,雙方將以月為單位,進行上網電費和儲能費用的結算。這是國內新能源共享儲能領域首次雙邊協商市場化交易,標志著區塊鏈技術在推動共享儲能市場化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近年來,青海省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增長,傳統單個電站的獨享儲能方式已難以應對調峰、電力電量平衡及電網安全運行等挑戰,共享儲能在促進清潔能源高占比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而共享儲能具有交易頻繁、主體多元、信息復雜等特點。如何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安全性與及時性成為其大規模應用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和國網電商公司合作打造了國內首個共享儲能區塊鏈可信交易平臺。
平臺依托區塊鏈的加密技術、智能合約和共識機制,將參與市場交易的主體信息上鏈存儲,配合大電網安全校核和自動控制系統,解決了“源-儲”端電力、電量、電價難以精準區分、匹配的難題,實現每千瓦時綠色電力均可追溯。
“區塊鏈+儲能”碰撞出了燦爛的火花,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與認可。4月14日,國網電商公司所屬區塊鏈科技公司研發的項目“面向規?;鍧嵞茉纯鐓^靈活消納的全網共享儲能區塊鏈可信交易服務平臺”,在第五屆國際儲能創新大賽上獲“2021儲能技術創新典范TOP10”獎項。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區塊鏈+儲能”的巨大能量:共享儲能區塊鏈可信交易平臺在青海試運行一年半來,累計成交儲能調峰交易2225筆,累計充電電量5310萬千瓦時,累計放電電量4256萬千瓦時,充放電效率達80%,助力增發新能源電量5514萬千瓦時。
?。▏W電商公司供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