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湖畔、鳳凰山下,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靜靜矗立。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九個鎦金大字熠熠生輝。紀念塔兩側的浮雕,生動展現了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人民群眾奮勇支前的英雄畫卷。
1948年11月6日,華東和中原兩大野戰軍共60萬人在徐州大地上打響了淮海戰役。面對80萬國民黨軍,人民解放軍66天殲敵55.5萬人,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跡,鑄就了淮海戰役精神,也為徐州這座因煤炭而興的城市增添了一抹傳奇的紅色。
跨入新世紀,伴隨著煤炭資源的枯竭,徐州的發展陷入瓶頸。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徐州考察時指出,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為徐州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徐州向綠色發展轉型,電力為城市轉型發展提供強勁引擎,助力徐州這座百年煤都蝶變新生。
城市發展因煤而興 電力工業重獲新生
徐州的電力事業起步可以追溯到百年前。1914年,長江巡閱使張勛在鼓樓區解放路22號建設長江巡閱使公署電燈官廠,安裝了1臺36.7千瓦的蒸汽直流發電機組,電力工業在徐州啟航。
1934年,徐州賈汪煤礦安裝了2臺250千瓦發電機組用于開采煤礦,并建成22千伏賈汪至徐州輸電線路。這是徐州第一條長距離輸電線路。到新中國成立前,徐州發電設備總容量為6586千瓦,年發電量1325萬千瓦時。
新中國成立后,徐州電力人也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用勤勞的雙手推動了徐州電力工業逐步恢復發展。1952年,徐州第一條35千伏線路——賈徐線投運。到1954年,徐州建成了以賈汪電廠為中心,輻射銅山區利國鎮、青山泉鎮和棗莊市的35千伏輸電網絡。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徐州第一條110千伏輸電線路——韓徐線,和第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彭場變電站先后投運。110千伏電網的建設對完善徐州電網網架結構、改善居民生產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煤炭資源加速開發,徐州逐漸成為蘇魯地區重要的電能供應基地,電力事業也步入了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1978年,徐州第一條220千伏線路徐宿線投運。1981年,當地第一座220千伏變電站潘家庵變電站投運。1987年,徐州第一座500千伏變電站任莊變電站建成投運。自此,徐州電網邁入超高壓時代。
在擁有了堅強的主干網架后,20世紀90年代,徐州先后實施了兩次大規模的電網改造工程,更換了老舊電力設備和線路,緩解了當地電力供應緊張的狀況。徐州電網主網和配網的先后補強提升了當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底氣,徐州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發展如火如荼。
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電網結構持續優化
徐州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在經歷了近百年的煤炭資源開發后,“金山”挖空了,留下了35萬畝采煤塌陷地。2011年,徐州賈汪區被列為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從城市面貌到產業結構,徐州都面臨著艱巨的轉型任務。
此時,降低煤炭消費總量,加快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導、以電為中心的城市能源發展新格局,成為徐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城市能源結構加速向電為中心過渡,對電網的承載能力是個不小的考驗。2013年,徐州全社會用電量邁入年用電量300億千瓦時大關,地區電力供需出現“緊平衡”。徐州供電公司在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的指導下,加快了電網建設的步伐。2014年7月,徐州地區第100座110千伏變電站響山變電站投運。隨后,500千伏姚湖變電站投運。2016年5月,位于徐州鼓樓區的220千伏商圈變電站投運,優化了徐州東部電網結構,緩解了居民用電緊張狀況。
截至2020年,徐州電網已逐步形成了以500千伏電網為支撐、220千伏電網為主干的輸電網架和110千伏及10千伏電網為配電網的城市電網,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63座總容量384.7萬千伏安。
除了優化電網結構,推動電能替代也是徐州供電公司的工作重點。2017年,徐州供電公司與徐州市發改委共同舉辦首屆淮海經濟區(徐州)電能替代產業協作發展論壇,打造區域電能替代產業政策研究、技術交流、共贏發展的優勢平臺。同年12月,徐州首個“煤改電”供暖示范項目在民健園小區落地。51棟樓3266戶居民用上了干凈清潔的電采暖設備。與過去使用燃煤鍋爐相比,使用電采暖設備后,民健園小區一個供熱季可減排二氧化碳1.4萬噸,相當于2300輛汽車一年的尾氣排放量。目前,徐州共有21個小區用上了電采暖設備,受益用戶超過10萬戶。
“為了助力全市供暖方式的改變,我們瞄準熱力管網升級需求,和熱力公司一起打造區域資源平臺,實現了電熱互補多元化發展。”徐州供電公司營銷部負責人倪靖猛介紹。除了大規模、快節奏地推廣小區“煤改電”,交通領域、餐飲行業和校園食堂的電氣化改造都是該公司電能替代的重點。2017年以來,徐州實現電能替代電量近76億千瓦時,改善了全市的用能結構。
清潔能源加速替代 城市鄉村綠意更濃
2012年,經過生態修復,賈汪區潘安湖街道潘安湖塌陷區變身濕地公園,成為國家4A級景區。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到賈汪區潘安采煤塌陷區整治工程神農碼頭考察時指出,對采煤塌陷區整治的有益經驗,要注意總結推廣。
潘安湖附近有個馬莊村,如今的景象也與往年不同了。“過去的馬莊可是一番怎么洗也洗不凈的模樣。”馬莊村村民鄭在龍介紹。曾經,方圓不足4平方千米的小村莊開發了4座煤礦,馬莊村所在的賈汪區最多的時候有大小200多座煤礦。“長期大規模開采煤礦,造成了資源枯竭、環境惡化,很多村民想要從潘安湖采煤塌陷區搬出去。”鄭在龍說。
在潘安湖塌陷區變身濕地公園后,馬莊村順勢而為,大力發展鄉村文旅產業,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前來體驗。
幾年時間里,馬莊村從一個僅有6臺配電變壓器的村莊,變身成一個有17臺配電變壓器的中心村,戶均配變容量從1.9千伏安提升到7.9千伏安,供電可靠率從95%提升到99.99%、電壓合格率從95%提升到100%。為服務鄉村旅游業發展,徐州供電公司為馬莊村實施了電纜入地,馬莊村轉型發展步入快車道。
除了幫助塌陷區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外,徐州供電公司還推廣農業大棚與光伏發電、漁業與水上空間風光發電立體運營項目。截至2020年年底,徐州建成電氣化大棚、新能源公交系統等示范項目共595個,完成清潔能源發電裝機29萬千瓦,實現發電收益2.3億元。
2018年,徐州供電公司成立了國家電網江蘇電力(徐州真旺)共產黨員服務隊,不斷探索滿足區域轉型發展的供電服務方式。
潘安湖畔,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的產業紛紛落地。國家電網江蘇電力(徐州真旺)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定期上門,為企業提供接電方案制訂、用電安全檢查、安全用電知識講解等服務。2018年以來,徐州供電公司落實電價優惠政策,為企業減少電費支出超過3億元。
如今,綠色已成為徐州發展最動人的色彩。在這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徐州供電公司也將繼續傳承淮海戰役精神,將徐州打造成為美麗中國的“樣板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