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工程現場閥廳及啟動回路鋼結構格構柱吊裝等一系列工作的推進,廣東目標網架工程大灣區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核心建筑物施工正式開始。廣東電網公司廣州供電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加快推進工程建設。目前該工程土建施工進度已完成30%,預計將于2022年3月30日建成投產。
去年12月30日,大灣區中通道直流背靠背工程正式開工,首次在大灣區大電網核心區域采用先進的柔性直流技術建設新一代高性能背靠背換流站,將為進一步加強西電東送與沿海風電開發等提供有力保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技術賦能,確保按時保質完工
在工程建設現場,一座龐大的正交正放四角錐異常壯觀。項目經理朱博說,換流站閥廳及啟動回路建筑面積達3.2萬平方米,總重量達6200噸,結構主要由桁架柱、聯系梁、交叉支撐組成。
為了將如此大噸位的建筑吊裝成功,項目部共使用4臺汽車吊進行吊裝作業,完成全部108根格構柱地腳螺栓安裝,豎向鋼結構累計完成152吊。
在此過程中,項目部團隊應用了計算機模擬技術,對各施工步驟進行受力分析,在施工過程中收集數據,與模擬分析結果進行對比,確保施工方法安全可靠。同時,根據工程特點采用整體提升施工工藝,相較于高空原位安裝工藝節省了大量施工措施,各提升分區獨立施工,能夠更好地適應土建進度。
針對該工程遷移線路路徑底下的地質條件復雜多變,灌注樁施工作業中常用的水磨鉆機會出現反復回彈的現象,項目部對鉆頭進行改造,并采用沉管切割的辦法,解決了上述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先進技術的助力下,工程項目部合理安排工期,為即將到來的雨季做好準備,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工程建設。
以戰代訓,無縫銜接練就驗收“特種兵”
隨著工程進入全面攻堅階段,為進一步促進生產準備工作與工程建設的有效銜接與高效配合,廣州供電局安排負責驗收運維的變電管理一所成立生產準備組,提前一年安排高精尖專業人才介入到工程建設的全過程驗收中,確保工程高質量建設、高標準驗收、零缺陷投入運行。
生產準備組依照“早培訓、早跟班、早介入”的驗收方式,確保全員技術、技能水平達到工程投產運維標準。部分人員到昆柳龍直流工程相關站點開展調研,深入了解柔直換流站驗收、投產、運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并提前組織研討攻關。
在充分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生產準備組結合該工程特點,向設備廠家提出了300余條修改優化意見,針對重要設備制定了詳盡的監造方案,確保設備質量與功能完全滿足設計要求。
目前,生產準備組正在進行柔性直流輸電場景化基礎提升強化培訓班學習,針對柔直換流站后臺操作及試驗內容進行強化訓練。下一階段,生產準備組將由集中式培訓轉為設備建造階段的分布式培訓,奔赴各設備廠家進行延伸監造工作,由設備廠家開展針對該站設備的技術技能培訓,確保投運前全員取得上崗資質證書。
(郝思遠 彭萊 付天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