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所名片
山東濟南供電公司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
員工數量:64人
服務對象:74個行政村350家企事業單位的10.2萬戶客戶。
服務特色:山東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在濟南東部,是全市的對外開放窗口和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多年來,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發揮黨建優勢、優化電網結構、創新管理模式不斷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助力城市發展更有活力、企業發展更具潛力、居民生活更有品質。
黨員包保提升服務質量
“現在辦電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以前是我們拿著材料往營業廳跑,現在能享受上門服務。”3月25日,山東銀豐國際生物城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美萱對上門了解企業生產用電情況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員工張天說。
銀豐國際生物城公司是高新技術開發區內一家生物制藥企業。2020年10月8日,張天在上門走訪時得知,該企業計劃于11月份啟動生命科學城藥谷產業園二期項目建設,便記在企業走訪記錄本上,還著重畫了個星號。
銀豐國際生物城公司是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供區內“黨員包保”制覆蓋的企業。第二天,黨員張天就請來高新區供電中心線路設計、營銷等專業人員,一同了解企業藥谷產業園二期項目預計達到的生產能力。經測算,藥谷產業園二期項目將新增用電負荷1.2萬千伏安,超出為企業供電的原有10千伏線路負荷承載能力,需新建1條10千伏線路。
3天后,該供電所向高新區供電中心提交10千伏線路建設方案并獲批準。2020年10月26日,供電中心與供電所協同把11.5千米10千伏線路架設到了銀豐國際生物城公司圍墻外。此時,該企業的藥谷產業園二期項目土建施工才剛開始。
為壓縮企業業擴工程建設時長,張天為客戶線上辦理業擴手續,協調內部人員,使工程勘查與供電方案制訂、業擴工程施工與表計配置等同步開展,工程驗收人員與送電人員同時抵達現場。這個項目的高壓接電時間由42天壓縮到22天。
2020年以來,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在高新供電中心黨總支的指導下推行“黨員包保”制度,根據線路長度、客戶數量將供區內350家企業客戶的服務責任分別落實到21名黨員身上。黨員們每15天走訪一次包保企業。該供電所還通過“黨員量化積分管理”等方式,考核、評價黨員工作開展情況。
每月月初,該供電所召開月度例會,通報上個月黨員包保服務情況。被包??蛻粲腥魏尾粷M或投訴,包保黨員將作為第一責任人被追究責任。“通過實施‘黨員包保’制度,大家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調動起來了。”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所長寧蒙說。
今年以來,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黨員累計走訪供區內企業485戶次,為企業提供線路新建及改造、變壓器增容和減容等各類用電服務41次。
政企合力提升供電能力
“現在空調、烤漆機一起開都沒問題。”3月14日,在高新技術開發區東區街道西頓邱二村一家小微企業旁,村民王泉森指著客廳新安裝的空調,對再次上門服務的供電員工說。
兩年前,西頓邱二村為了增加村民收入,新建了一個汽車修理廠,購置了2臺烤漆機。“電網改造前,我們這用電還是有些問題的。”王泉森說。近幾年,村里家用電器大量增加,加上原有變壓器容量小、線路線徑細、距離電源點遠等,空調等大功率電器在用電高峰時啟動困難。
今年1月,在東區街道的支持下,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用三天時間完成西頓邱二村的電網改造升級,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0.5千米、0.4千伏線路2.2千米,新裝及改造變壓器2臺,增加容量700千伏安。
“以前,村里最多的電器就是電視機、電風扇,只有一兩臺空調。”村委會主任王毅說,電網改造升級后,大家都開始買空調、電冰箱、電磁爐等電器了。
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供區內有74個行政村。過去,由于供區內電網基礎薄弱,每到用電高峰期,各種故障導致停電的情況時有發生。該供電所員工常常24小時不停歇,在高溫、嚴寒等惡劣天氣中搶修。
近幾年,根據濟南市城市發展規劃,高新技術開發區軌道交通建設、城市快速路建設、老舊小區遷改等工程施工較多。以此為契機,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加強與街道辦溝通合作,把存在重過載、低電壓問題的臺區列為改造儲備項目,加快改造,不斷優化電網結構。2020年以來,該供電所先后完成9個村莊的新建臺區工作,新增容量4690千伏安,更換三級漏電保護器7460個,戶均停電時長較2019年年底降低了55%。目前,改造區域內村民戶均配變容量由3.12千伏安提升至3.94千伏安,基本實現鄉村與城市用電一樣好。
網格管理提升服務效率
“根據目前的生產情況,我建議您選擇按最大需量計費,再將生產和辦公用電分開,這樣每個月至少節省電費6萬元。”3月11日,在新一期電費賬單“出爐”后,寧蒙主動聯系了供區內的普利斯飲用水有限公司。
“我是供電所的管理人員,也兼任客戶經理,主要服務供區內孫村、姚家兩大片區的350余家企業。”寧蒙說。
近年來,隨著濟南市“東強”戰略的實施,高新技術開發區加快招商引資的步伐,讓企業用上電、用好電也成了吸引企業落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一張名片。
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轉變原有的以電力生產、營銷專業為管理視角的網格化管理方式,形成了以客戶為中心,融入社會責任管理理念的“責任網格”管理方式,將服務供區劃分成奧體片區、盛福片區等7個責任網格, 并根據每個網格內電網的不同特點建立“網格畫像”,賦予不同網格“高技術物聯網電力區域”“高可靠性保電區域”等特色標簽。每個網格配備5至6名客戶經理,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供電服務。
2020年3月,寧蒙了解到受疫情影響,普利斯飲用水公司未能復工。他第一時間聯系企業負責人,幫助分析用電需求,制訂了一套合理的用電方案,從而降低用能成本,并協助企業辦理復電、增容等業務。
“供電公司的服務讓我們享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感謝!”普利斯飲用水公司負責人郭奇說,他們2020年累計節約基本電費等生產成本48萬元以上,并計劃今年和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合作,全面實施綜合能源項目。
通過升級原有服務模式,高新技術開發區供電所員工平均45分鐘就能到達所服務的企業,可提供2個專業16項業務融合服務,包括用電成本分析、設備運維建議等, 推動“一張工單、一次現場”解決各類用電問題。
“為了更好服務高新技術開發區這樣的高技術電力區域網格,2020年7月開始,我們還與山東大學有關專家聯合開展電力物聯網建設和堅強智能電網技術應用方面的探索。”寧蒙說。(攝影:張治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