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在浙江省嘉興市220千伏煙雨變電站4號主變擴建工程現場,佩戴口罩的施工人員依次排隊,測量體溫、登記身份信息后進入工地。這是嘉興電網年后首個復工的基建工程,計劃6月底投產,為迎峰度夏期間客戶可靠用電提供有力支撐。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高度重視電網工程復工防疫工作,要求各建設管理單位做到疫情防控和基建工程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深化“智慧工地”“基建復工碼”等技術手段應用,強化施工現場疫情防控,實現電網建設“復工必可控”,推進電網基建工程安全有序復工。
深化“智慧工地”應用
降低現場人員交叉感染風險
智能安全帽、無人機、智能工器具柜……在220千伏煙雨變電站4號主變擴建工程現場,這些智能化裝備一應俱全。通過施工人員智能安全帽上的攝像頭,現場畫面可實時傳輸到后臺系統監控大屏上,工程監管人員可隨時了解現場情況。一旦施工人員發生違章,監管人員可通過安全帽上的對講系統提醒。
國網浙江電力近年來深化“智慧工地”系統應用,大量智能設備的投入在有效減少施工現場人員的同時,強化了工程現場的管控。與此同時,該公司依托物聯信息感知技術,推動基建現場業務管控場景與人工智能、智能圖像識別等技術融合,全面提升工程管理能力。“疫情防控期間,工程建設人員尚未完全返工,智慧系統的應用有效減少了現場人員數量,在緩解人員壓力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國網浙江電力建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智慧工地”系統還融入現場視頻管理模塊,利用AI智能算法,分析視頻監控影像,自動識別未佩戴口罩人員,控制工地人員密集程度,告警現場異常人員入侵,從而降低現場人員交叉感染的風險。
創新應用“基建復工碼”
施工人員健康狀況可控
2月25日,一輛大巴車抵達500千伏甬港變電站施工現場,20多名施工人員依次下車,經過測溫、消毒后,他們按要求出示個人復工碼。
“復工碼和支付寶的健康碼一樣分為紅、黃、綠三種,但里面包含的信息大不一樣。”現場人員張健邊說邊在手機上輸入單位、工程名稱、防疫信息等5大類24小項內容,其中,返回信息、是否通過復工培訓和考試是必填內容。
國網浙江電力在“智慧工地”系統平臺基礎上開發了“基建復工碼”,聯動浙江省政府發布的人員健康碼,根據算法判定為“綠碼”的人員可進入復工工程現場,判定為“紅碼”的人員不得進入現場,實現參建人員健康狀態可控。
“綠碼,允許進入施工現場。”在確認復工碼是綠碼且測溫無異常后,張健被允許進入現場。
“人員防疫管理模塊”運用基建系統海量數據建立算法,分析全省電網基建工程復工充分條件,采集管理人員、工程人員“一人一檔”數據,準確監測每位復工人員的健康狀況,實現“每一位復工人員可控”。在模塊中,國網浙江電力通過建立復工人員體溫檢測流程,實現健康數據、項目現場防疫消殺數據等資料留痕,形成防疫日志,并支持數據上傳,配合地方監管部門防疫部署。同時,平臺可自動統計全省電網工程復工情況、人員健康狀況,自動生成報表,動態監測、直觀反映浙江電網復工復產情況。
強化現場疫情防控
助力工程有序復工
“今天你溫習‘功課’了嗎?”“差點忘記了,我趕緊再看一遍。”2月26日,在500千伏舟山變電站項目部,施工人員相互提醒學習疫情防控“口袋書”。
國網浙江電力強化施工現場疫情防控,制訂電力基建工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口袋書”,并發到各項目現場。“口袋書”包括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知識、個人防護、施工場所防護等內容。
為進一步強化施工現場疫情防控,國網浙江電力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地區人員,做好隔離14天的場地準備,合理改造集體宿舍、工地宿舍,妥善安置隔離人員;口罩、紅外式體溫槍、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按照不低于現場使用7天所需量的標準配置,并配備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和應急車輛等。在對施工現場實行封閉管理的基礎上,該公司對項目部辦公區域等人員易聚集處實施網格化管控;嚴格實行配餐制,人員分批獨立用餐,餐具使用完畢統一回收處理,努力切斷病毒傳播渠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