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隱患‘準’,處理故障‘快’,設備操作‘細’,變電安全‘穩’?!睆V東中山供電局變電二所文山巡維中心被譽為智能電網的“智多星”。近日,這個班站榮獲南方電網公司“工人先鋒號”稱號。
黨建+創新 筑堅強技術堡壘
2017年,文山巡維中心成立之初,入職不滿兩年的員工比例達75%?!白屵@群年輕人快速成長,肩負起安全生產的重擔,是首要任務?!闭鹃L溫焯飛如是說。在文山巡維中心黨支部帶領下,以“黨建+創新”為指引,將科技創新、管理創新、職工技術創新、青年創新創意和質量管理有效融合,打造了具有高層次創新能力的攻關團隊。
廣東中山供電局500千伏文山巡維中心工作人員監控設備安全。孫嘉彪 攝
面對問題,迎難而上,中心建立了“人人上講臺,事事要分析,天天要考問”的人才培養機制,促使年輕員工快速扎實累積經驗、提升技能。值班員吳棉廷回憶說:“每次交接班都被問得一頭汗,大到電網方式調整、小到一個異常信號,都被考問,當時心里就憋著一股勁兒,逼著自己下班后翻圖紙、看規范,無論如何都要把問題弄通搞懂?!?020年9月,在團結站驗收過程中,他敏銳地在數千條后臺信號中發現有幾條“保護裝置閉鎖重合閘”信號與設備運行狀態不符,隨后聯系了專業班組和廠家對這一批次的保護裝置開展專項排查,最終解決了保護裝置重合閘無故頻繁充放電的重大安全隱患。
“不逃避”是這群年輕人對待困難和問題的態度。2019年12月,值班員陳偉雄發現,10千伏高壓柜進行接地線操作時,用現有的接地桿不靈活,在狹窄空間內往往難以施展。于是,他和站里的幾名同伴經過數月的摸索和嘗試,發明制作了“可以隨意拐彎”的接地桿,并將其推廣到數個變電站使用。
廣東中山供電局500千伏文山巡維中心作業人員進行設備驗收。孫嘉彪 攝
全班擰成一股繩,技能融合滲透,相互交流協同,培養技能專家6人,數量居中山局之首。他們善于思考與總結創新,結合工作實際開展職工創新,成果頗豐,申請專利67項,完成職創項目14項,其中3個項目獲得中山局職創一等獎。
管控+閉環 向安全隱患“亮劍”
一直以來,中心充分總結文山變電站技術試點經驗,不斷推進“可靠性、先進性、經濟性”的智能運維實用化工作。中心連續承接了500千伏文山站、220千伏團結站、110千伏接源站、110千伏福隆站等數個基建、改擴建項目的驗收和投運工作?!霸谠O備設施投運前完成缺陷和隱患的‘掃雷’工作,確保設備的零缺陷投運是變電站運行人員需要堅守的紅線和底線?!奔夹g負責人熊春雷說道。
廣東中山供電局500千伏文山巡維中心工作人員是機器人“大眼萌”的智能好伙伴。譚茂茜 攝
團結站作為南方電網首個采用新標準的智能變電站,大量采用了全光纖通信的二次設備,在驗收的方法上較傳統有很大的不同。面對新技術、新方法,中心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成立多個由黨員帶領的專項工作小組,保證跟進落實所有現場問題。工作小組直接聯系設計、施工及廠家,并請繼電保護專業、電網調度專業參與協商,督促整改。站長則對工作小組進行監督指導并把控關鍵環節、關鍵任務的執行,從而擺脫了過去站長千頭萬緒難免掛萬漏一的情況。集各專業之大成,中心交出了《220千伏團結站智能設備運維規范》,智能變電站有了一本詳細的“說明書”。
組員在黨員的帶領下,交接班后都主動犧牲休息時間,一頭扎進自己的驗收責任區,堅決不留一絲隱患,哪怕小到一顆螺絲沒有擰緊,一個標簽沒有貼對,都必須整改到位。通過數十天的堅守,這群年輕人發現并消除了160多條設備隱患,保障了團結站的順利如期投產。
文山巡維中心的青年朝氣蓬勃,工作嚴謹細致,是電網安全管理的基層班組,亦是中山東北部110千伏及以上電網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守護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干著不平凡的事,用奮斗為青春填滿了最亮麗的底色。(曹旭、馬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