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操作高空作業車時注意周圍帶電設備,時刻注意保持安全距離。”4月15日9時,1000千伏特高壓海河變電站1號主變壓器檢修現場,高空作業車專責監護人殷碧華和車輛操作人王煜在開始特種車輛作業前確認安全規程。
這是疫情防控期間天津電網主網春檢的首個特高壓檢修作業項目。特高壓海河變電站是外電入津的重要站點。通過海河變電站,兩項特高壓輸電工程每年可為天津市提供外來電的1/3。今年春檢期間,該站7臺主變共14根套管將進行檢修。
1號主變及相關設備停電綜合檢修工作于3月31日啟動,歷時21天,包括套管取油樣及油色譜試驗、套管拉桿及紫銅底座更換等15項工作,涉及主變檢修等6個專業的57名工作人員。
“三措一案” 讓檢修安全高質量展開
特高壓套管底座的更換是本次海河變電站綜合檢修的重頭戲。而套管均壓環的拆卸是首先要完成的活。
在1號主變設備區,王煜提前設置好高空作業車的“駐扎”點位,支好了固定腿。這個長15米、寬5米的深藍色“大家伙”,具備將工作斗提升至50米高空的能力。
隨著工作票負責人陳碩的一聲令下,王煜駕駛高空作業車和作業人員孫文鵬一同緩緩上升,行進至距地面約30米高的主變套管均壓環處。不遠處,另一臺吊車的吊鉤懸掛著吊帶向均壓環方向緩緩移動。他們要拆下均壓環,再用吊帶將均壓環運送至地面。
到達均壓環附近后,王煜確認高空作業車位置無誤,向陳碩做出了個確認的手勢。“再次檢查個人安全措施,然后開始拆卸均壓環。”陳碩發出指令。而在陳碩的對面,殷碧華正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高空作業車的行動軌跡:“特種車輛一直是現場作業管控的風險點,吊車、高空作業車的車臂較長,容易侵犯帶電安全距離。我們結合檢修工作方案,在勘查過程中確認點位,確保特種車輛不侵犯安全距離。”
為確保本次檢修作業順利有序開展,天津電力檢修公司圍繞1號主變檢修召開了多次方案分析會,并編制了檢修工作“三措一案”(技術措施、安全措施、組織措施和施工方案)。陳碩介紹:“通過多次開展作業現場勘查,我們模擬了海河變電站作業現場環境情況,對周圍特高壓帶電設備及可操作區域進行了分析與規劃。這次現場特種車輛使用較多,包括一臺75噸吊車、一臺25噸吊車和2臺特高壓高空作業車,提前對場地進行規劃,既是保證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也是安全規范作業的基礎。”
孫文鵬再次確認自己固定在高空作業車上的安全帶牢固后,慢慢向均壓環方向移動。他既要小心謹慎,找準均壓環上的落腳點,也要迅速果斷,在短時間內移動到確定位置。孫文鵬一手抓牢高空作業車圍欄,一手抓牢均壓環,迅速跨到均壓環上,隨后將身上的另一條安全繩固定在均壓環上。
均壓環的拆卸有著嚴格的作業標準。孫文鵬首先用電動扳手拆卸接線端子,分離的引線接頭由吊車進行移動固定,隨后他小心地將均壓環與將軍帽連接螺栓拆解分離,再用吊帶固定好均壓環。拆下安全繩后,孫文鵬回到高空作業車內,向陳碩示意可以起吊。吊車將均壓環吊起,緩緩運至地面。
嚴格落實防疫措施 錯時進場分散作業
“以往為了盡量縮短停電時間,我們都是幾個專業同時進入現場一起干,多的時候一個現場能有近百人。”陳碩說,“今年春檢‘一站一案’對疫情防控工作做了明確要求,采用‘錯時進場、嚴控人數、劃小單元、分散作業’的方式。”經過掃碼、登記、測溫、消毒,各專業班組嚴格按照工作計劃時間進場,錯時開展作業。
海河變電站入站口設置了一個工作臺,上面擺放著測溫工具、辦公用品、消毒液等。防疫監督負責人為進站的人員進行掃碼、登記、測溫、消毒,確認正常后方可進站。
天津電力檢修公司提前規劃,制訂了特高壓檢修作業防疫方案,從入站檢測登記、公共區域消毒、外來人員管控等多個方面力保檢修現場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根據方案,海河變電站每項作業內容匹配最少作業人數,確保每個工作單元內不超過10個人,以小單元作業方式代替以往的大單元作業。本次作業涉及較多的特高壓設備廠家人員。天津電力檢修公司要求外來施工人員提供移動運營商出具的近14天的行動軌跡,簽署返津情況承諾書,并每日詳細記錄他們的體溫數據。
作為工作票負責人,陳碩不僅要負責現場的生產安全,還要監督現場防疫措施的落實:“按照現場防疫方案要求,所有工作人員在進站時及下午1點、5點鐘都要測量體溫,對身體狀況進行跟蹤。”
此外,運維人員每隔4個小時就要對站內各個工作場所進行消毒,公共衛生間每2個小時消毒一次。各工作小組對自己使用的儀器、工器具和辦公用品,在使用前后都要用酒精擦拭消毒,并做好記錄。
在海河變電站設備區門口,天津電力檢修公司還為此次作業專門設置了人員就餐區。餐桌間相距2米,每桌只允許坐1個人。作業人員輪流就餐,避免聚集。
“這次特高壓綜合檢修作業,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現場疫情防控上,對我們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我們要在保證檢修質量的基礎上,積累經驗、完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這樣才能保證防疫期間春檢作業順利開展。”陳碩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