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轉供電費碼’,您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的電費是不是被加價了,企業有沒有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8月12日,浙江德清縣供電公司營銷專責張福杰和德清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一起來到德清縣最大的產業園區——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走訪轉供電終端客戶,向入駐該園區的16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客戶宣傳國家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政策,并推廣“轉供電費碼”。
“轉供電費碼”使用范圍為轉供電客戶,重點針對的是商業綜合體、寫字樓、小型工業園區內存在轉供電情況的終端客戶。一直以來,轉供電加價行為制約著國家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政策落地。為確保這一利民政策真正傳導給終端客戶,今年3月初,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在杭州試點推出“轉供電費碼”。5月11日起,“轉供電費碼”在浙江全省推廣應用,支持政府對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行為開展數字化監管,把政策紅利及時足額傳導給位于轉供電終端的小微企業客戶。
政企聯動 政策落地
6月1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網浙江電力聯合發布《關于推廣使用“轉供電費碼”規范轉供電環節價格行為的通知》,聯合向小微企業推廣“轉供電費碼”,確保國家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政策真正惠及終端客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不久后,浙江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強化轉供電環節的價格監管。
在浙江的這場政企聯合行動中,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牽頭落實轉供電環節加價行為的監督檢查,及時根據網上國網APP上“轉供電費碼”申報數據,對存在疑似不合理加價情況或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轉供電主體展開調查,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做好電價政策解釋工作,指導電網企業落實相關政策,并協助市場監管部門有效實施轉供電主體價格行為監督檢查;電網企業負責網上國網APP推廣工作,引導終端客戶申領“轉供電費碼”,確保轉供電主體、終端客戶及時全面地了解國家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及轉供電加價清理有關政策,并加快實現“轉供電費碼”功能迭代升級,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轉供電環節價格違法行為監督檢查。
根據政策落實情況,浙江省各市市場監管部門將會同發展改革部門、供電企業等定期開展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核查處置,對連續兩個月獲得紅碼和連續三個月獲得黃碼的轉供電主體進行查處,并及時總結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項,研究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監管難題。
優化協作 疏通堵點
要讓電費減免“碼上知”,實現“轉供電費碼”有效推廣,離不開線上線下相結合。自今年“轉供電費碼”上線以來,國網浙江電力創新執行手段,優化協作模式,讓好載體取得實實在在的好效果。
在產業園區眾多的杭州市錢塘新區,杭州錢塘新區供電公司為盡快幫助當地小微企業用好“轉供電費碼”,采取了“線下網格化、線上網絡化”的模式——在每個社區配備1名網格員,為網格內的小微企業提供“三個一”服務,即制訂一份轉供電清單、送上一份轉供電不加價承諾書、上門講一堂“轉供電費碼”培訓課,并將這些課程上傳至網絡,幫助小微企業負責人快速學會如何操作使用“轉供電費碼”。在這種模式的助力下,錢塘新區成為杭州第一個實現轉供電加價行為“清零”的行政區。
在技術層面,國網浙江電力持續推進“轉供電費碼”應用升級。杭州供電公司率先打通與當地價格監管部門之間的紅碼互聯網報送通道,讓轉供電加價信息從“每天一更新”升級到“實時更新”,讓價格監督更早更快介入。相比于以往的人工反饋,互聯網報送通道更高效、更科學。
截至8月14日,浙江全省“轉供電費碼”申領客戶累計共95298戶,其中紅碼13120戶、黃碼3429戶、綠碼78749戶,市場監管部門累計查處違規電費金額1.21億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