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浙江杭州余杭亭趾紡織品加工廠廠長徐建國點開“網上國網”APP“轉供電費碼”查詢,系統提示:紅碼!供電公司、市場監管部門、小微企業三方聯動機制馬上啟動,負責向其轉供電的啟程紡織園很快把773.9元電費減免退還給了徐建國。當天不到4個小時,杭州10區3縣有2265位客戶登錄“網上國網”APP,其中312家轉供電客戶按照國家政策得到29.1萬元退費。
3月6日,杭州供電公司發布全國首個“轉供電費碼”,創新“客戶碼上查、政府碼上管、供電公司碼上幫”機制,形成“政府主導、客戶主體、供電企業主動”格局,合力破解轉供電違規加價壁壘,把3億多元電費減免“紅包”及時足額送到杭州10區3縣逾50萬家復工復產的轉供電客戶特別是小微企業客戶手中。
所謂轉供電是指終端客戶由其他用電主體內部轉供的行為,通俗來講就是不由供電公司直接供電。也因為相對特殊的用電關系,供電公司無權管、物價部門管不完、轉供客戶不知情,轉供電違規加價一直是難解的問題。
統計顯示,轉供電客戶中95%以上為小微企業,是復工復產的“毛細血管”。自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非高耗能大工業、一般工商業客戶減免電費5%”舉措推出以來,如何打破全國40萬個包括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在內的轉供電主體壁壘,將電費減免的政策紅利送達終端電力客戶特別是位于末端的3000多萬家小微企業,成為當務之急。
移動互聯網成了此次破解轉供電壁壘的技術突破口。杭州供電公司創新推出基于“網上國網”APP的“轉供電費碼”,通過比對客戶輸入的去年12月和今年當月電價,確定電費減免政策是否執行到位。為了方便使用,杭州供電公司還采取了時下公眾熟悉的“紅黃綠”三色碼,把當月幾乎沒有享受電費優惠、部分享受電費優惠的客戶分別標記為紅碼、黃碼。
在“轉供電費碼”背后,杭州供電公司還與政府部門組建工作專班,牽頭建立起了供電公司、市場監管部門、小微企業等多方協同機制——由小微企業負責按月上傳電費電價情況,起到數據源作用;供電公司開展紅黃碼大數據分析,并及時提供給政府監管部門,發揮“數據大腦”的作用;市場監管部門對連續兩個月紅碼、連續三個月黃碼所在的轉供電主體開展上門核查,監督執行優惠政策,針對性開展有效治理。
對此,杭州市發改委價格處處長石峰認為:“‘轉供電費碼’不僅讓客戶知曉自己電價是否合理,還通過大數據分析讓政府部門及時掌握國家政策落實情況,更好地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物價監管分局局長方亞春也表示:“‘轉供電費碼’是很大的創新突破,為解決轉供電違規加價難題提供了‘國網方案’,也為其他公共服務行業提供了可推廣復制的創新樣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