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對于需求側資源開發利用提出明確要求:促進工業能源消費低碳化,推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重,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提升工業電氣化水平。在能源轉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開發利用好需求側資源對保障電力供應安全、促進新能源發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動全社會降碳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中分部黨委書記肖黎春認為,目前,我國需求側管理機制有待健全,相關技術和標準尚不成熟。需求側資源的開發利用涉及跨部門協同,目前尚無有效機制,難以形成合力來支撐對資源的清單化管理。虛擬電廠技術、雙向互動技術以及相關標準需進一步完善。
肖黎春建議加快建設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實現有序用電下的負荷控制和常態化的需求側管理。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協調各部門統一出臺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建設支持政策,壓實各地方政府工作責任;督促各省級政府同步出臺負控安裝、分輪次接入、開關控制、運維責任、安全責任、資金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并明確政策落地時間和實施細則。
肖黎春還提出,推動全社會開展節能提效,助力電力供應保障。他建議能源輸出地區加大力度解決“兩高”行業無序用電、用煤問題,更好地支援能源受入地區;能源受入地區應加強本地能源消費管理,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積極引導工業企業、商業客戶通過合理調節用電負荷等方式,錯峰生產、避峰用電,鼓勵居民客戶節約用電。
肖黎春希望有關部門將需求側資源納入能源電力發展規劃,充分重視開發利用需求側資源在促進能源平穩轉型、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將能源電力規劃從原來的側重以“擴張保供”滿足電力需求,轉變為保證電力供應與環保低碳發展并重,充分發揮需求側資源的價值;進行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在能源電力規劃中明確階段性的量化發展目標和約束考核機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