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走前列、做表率”的動力源泉。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認真學習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大力實施科技興企行動,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在重大科研項目立項、示范工程建設、高端人才培養、成果培育和國際標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爭當公司科技創新排頭兵。
加快技術攻堅新跨越,打造創新優勢。國網山東電力牽住核心技術攻關這個“牛鼻子”,把握電網向能源互聯網轉型的切入點。抓住技術攻關的發力點,高質量完成“十四五”科技規劃,強化科技創新對各專業發展的支撐。鞏固智能運檢、新材料、電力氣象等傳統領域技術優勢,提升混聯電網運行控制、輸變電設備精益運維、多能協同等技術水平,拓展電力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技術儲備,建設能源互聯網新興領域實驗室。找準兩化融合的著力點,聚焦能源互聯網建設,順應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相融并進的趨勢,圍繞能源互聯網研究框架3大體系18個關鍵領域,強化先進信息技術和能源技術融合應用攻關,推動源網荷儲協同運行、用戶互動等技術取得關鍵突破。統籌推進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典型應用,研究示范工程推進機制,加快濟南、青島、壽光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工程建設,加強北斗、區塊鏈等在能源互聯網的融合應用,實現電網技術、功能、形態全面跨越發展。
加快機制改革新跨越,激發創新動力。國網山東電力把深化改革、建立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當務之急。深化科研管理模式轉變,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研究開發費用投入,推行重點科研項目立項“揭榜掛帥制”,建立以項目為龍頭的跨單位、跨專業協同創新機制,持續深化科研管理“放管服”,推廣柔性團隊管理模式,提升基層創新活力。加大創新激勵力度,堅持物質激勵和精神鼓勵相結合,發揮好物質激勵的基礎性作用。研究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配套獎勵機制,設立科技創新專項獎勵,加強科技成果和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激勵,根據收益精準激勵團隊。改進科研人員評價標準和考核機制,建立以創新能力、成果質量、業績貢獻為導向的科研人員評價機制和科研信用評價機制,實現閉環管理。暢通成果轉化推廣通道,堅決破除阻礙成果轉化推廣的“籬笆墻”,建立系統內有影響力的創新成果轉化推廣體系。健全物資采購等成果推廣應用機制,支撐新興產業和省管產業發展。推動首臺、首套重點技術裝備掛網運行。盤活存量無形資產,開展專利市場化運營,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加快創新體系新跨越,提升創新效能。國網山東電力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大力推進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產業鏈聯合創新。深化三維創新體系協同配合,推進創新機制整體管控,統籌推進多種創新要素資源融合共享,組織各部門發揮技術牽頭“指南針”作用,明確專業重點攻關方向,主動爭取并積極承擔公司技術攻關任務和示范工程,落實成果推廣資金。提高省屬科研院所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專業團隊發揮科研主力軍作用。激勵市縣公司結合自身優勢承接新技術、新成果示范任務,持續提升科技創新爭先意識。深化內外聯合合作共享,改進科技決策機制,吸收外部專家組成科技咨詢專家委員會,打造科技創新智庫。與高水平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申報高等級科技項目,加快建設山東省能源互聯網技術中心和產業聯盟。深化企業內部產研用協同創新,打造多種形式的創新共同體。充分激發雙創活力,加快推動雙創中心實體化運作,發揮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等載體作用,加大對群眾性創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在基層建設轉化基地和創客空間,探索設立雙創孵化培育基金,引導支持職工創新創效。高標準打造國網山東電力機器人雙創科技園,引領行業發展。
加快人才培養新跨越,提高創新能力。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國網山東電力落實公司人才培養“三大工程”,為人才成長“搭臺子”“鋪路子”“架梯子”。深入實施人才強企行動,抓住人才這個第一資源,為科研人員“松綁”助力,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研團隊更大的創新資源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推行重點科研崗位聘任制,優化崗位分紅激勵、項目收益分紅激勵、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通過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加強科技型、專家型、復合型人才激勵。加強科技人才“金種子”培養,不斷提高青年人才在科技攻關團隊中的比重。加快培養高端專家人才,建立高端人才儲備庫。發揮專業部門與用人單位的主導作用,全面推行領導職務、職員職級、專家人才“三通道”人才成長體系。健全完善特殊人才補貼政策,為高等級專家在科研經費、團隊組建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大力培養電網工匠。弘揚工匠精神,讓更多像王進一樣的藍領工匠脫穎而出。針對“大國工匠”等特殊高層次人才,研究制訂破格聘任條件,落實人才待遇,進一步拓寬人才發展空間。
加快黨建統領新跨越,發揮制度優勢。國網山東電力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各項決策部署,強化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推動科技創新作為檢驗和評價黨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科技創新的全過程,遵循科技研發規律,落實各級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機制,統籌調配資源,搭橋開路、支持創新。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完善科技創新容錯機制,激勵引導廣大職工特別是科技工作者主動作為、大膽創新,把論文書寫在電網創新發展的變革中,把成果體現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實踐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