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截至今年六月份,疆電外送累計突破3000億千瓦時,其中外送新能源電量超800億千瓦時,助力新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相當于外送標準煤約9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920萬噸、二氧化硫81.6萬噸、氮氧化物71萬噸,在國內能源優化配置、節能減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知道,新疆的優勢是地大物博,資源非常豐富。資料顯示,新疆的石油預測資源量達208.6億噸,占全國陸上石油資源量的30%;天然氣預測資源量 10.3萬億立方米,占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的34%;煤炭預測儲量2.19萬億噸,占全國預測儲量的40%;年日照總時數2550-3500小時,居全國第二位;風電可裝機容量接近1億千瓦以上。如何將當地的寶貴資源進行合理轉化,就是要通過建設特高壓電網實現疆電外送,讓“能源空中走,電送全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為了全力支持疆電外送,主動與自治區高位推動,累計投資878億元加強電網建設,直接帶動電源等產業投資1018億元。目前,新疆建成“內供四環網,外送四通道”電網格局,建成750千伏變電站5座,變電容量700萬千伏安,線路2328公里,外送能力從2010年的300萬千瓦提升至1640萬千瓦,疆電外送能力增長4倍,直接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1018億元,充分發揮了大電網支撐、特高壓優化資源配置的優勢。
國網新疆電力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政府“電力援疆+市場化”政策,堅持“政府間協議+市場化”外送方式,不斷拓展疆電外送空間。在電能生產端,政府緊跟配套電源投產進度,同步推動電源和電網建設;在電能消費端,與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簽訂天中、吉泉直流配套電源送受電協議;建立“誰落實、誰受益”的“電力援疆”激勵機制,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與14個省、直轄市簽訂政府間外送協議,為新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由此,我們要把疆電外送作為主打戰略,通過大力挖潛增效、精心組織外送,優化系統檢修、電網運行方式,建立“年月交易互補、區域調峰互濟”交易機制,并通過創新“西北援疆電量庫”等措施,最大限度利用外送通道能力,內接于新疆經濟建設,進而支撐疆電外送,促進新疆清潔能源利用和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