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能源裝機并網規模持續擴大,電網安全風險和電量消納壓力也在逐漸加大。在新能源發展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新能源行業仍將面臨哪些難題?立足湖南,電力行業如何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更好地服務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本報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慶強。
中國能源報:隨著我國新能源裝機并網規模持續擴大,電網安全風險和電量消納壓力也在逐漸加大。您認為目前新能源發展仍將面臨哪些問題?
孟慶強:我國是全球新能源發展速度最快、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和累計裝機均位居世界第一。湖南省新能源同樣保持較快增長,截至2019年底,湖南省新能源裝機達到856萬千瓦,超過電源總裝機的18%。在新能源發展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新能源保持快速增長,消納形勢依然嚴峻。預計“十三五”末,湖南省新能源裝機將接近1000萬千瓦,在電源總裝機的占比將接近20%,2021-2035年新能源年均新增裝機接近100萬千瓦,在電源總裝機的占比將接近30%,“十四五”及后續期間新能源消納形勢不容樂觀。
二是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給電力平衡和運行調節帶來很大難度。新能源發電出力隨機性大、設計利用小時數低,增加了系統電力平衡和運行調節的難度。湖南新能源發電高峰與用電高峰存在時間錯位,系統調峰壓力進一步加劇。
三是新能源機組對系統支撐能力弱,加大電網安全運行的風險。新能源機組對系統安全運行的支撐作用明顯低于火電、水電等常規機組,在系統故障情況下,無法提供可靠有力電源支撐,容易引發連鎖脫網,已成為影響電網安全運行的關鍵因素。
中國能源報:對于解決以上新能源行業存在的問題,您有哪些建議?
孟慶強:一是完善電價機制,推動新能源上網電價與火電標桿電價“脫鉤”。建議考慮地區消納能力、系統安全水平等差異性,按照“一地區一核定”或者“一機組一核定”的方式開展新能源上網電價核價,用價格機制引導新能源科學發展;在季節性電力過剩的條件下,對于水電豐富地區,可以考慮豐水期參與優先采購的風電、光伏上網電量與水電同價。
二是出臺政策支持“新能源+儲能”模式,為新能源高比例發展提供容量空間。對于集中式抽水蓄能規模不大或者因地形條件導致抽水蓄能建設困難的地區,發展分布式儲能是解決新能源消納難題的有效路徑。建議政府部門出臺規范性文件和支持政策,對位于新能源消納預警紅色、橙色區域內的風電、光伏,要求按裝機容量比例配置儲能設備,有效解決新能源消納難題。
三是科學統籌,引導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建議合理安排新能源裝機布局和逐年投產時序,引導新能源有序接入。同時,加大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推進力度,滿足新能源消納需求;加大電力需求側響應機制建設、推進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提升新能源消納空間。
中國能源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網湖南電力在確保提質增效、著力增供擴銷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有著怎樣的預期和目標?
孟慶強: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國網湖南電力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總體要求和國網公司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主基調,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聚焦主責主業,開源與節流并重,改革與創新并舉,保障公司和電網高質量發展。
開展增供擴銷,實現市場增效。開拓售電市場,促請出臺“減棄擴需”專場交易政策,持續開展“擴需增發”專場交易;加快電能替代,抓住鄉村振興、港口岸電建設、大氣污染防治等政策機遇,聚焦交通運輸、工業電鍋爐等關鍵領域,加快推進岳陽錨地岸電等電能替代年度重點項目,確保2020年替代電量完成68億千瓦時;提高業擴報裝效率,高低壓客戶平均接電時長壓減20%,業擴結存容量壓減30%,推動接電容量盡快轉化為售電量。
加強科學調度,實現電網增效。優化運行方式安排,提升電網運行效率,積極做好保防汛、保供應、保效益工作的同時科學調度水庫,提高水能利用率,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優化跨區跨省交易,在確保電網安全前提下,充分消納祁韶送電,提升祁韶直流通道利用率;強力推進大電量臺區治理和高損線路整治,提高線損管理水平,實現挖潛增效。
推動業務升級,實現創新增效。加快推進新基建,快速推動充電樁建設,建立健全新零售業務體系,拓展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積極推動公司專利成果轉化為效益,推進公司科研機構及相關產業單位資源整合,以混改促進經營發展,搶抓科創板上市機遇,引進外部資金,推動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深度融合。
中國能源報: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湖南省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電力企業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孟慶強:國網湖南電力始終將“精準扶貧”作為公司的“頭等大事”和重大政治任務,在貧困地區電網建設、駐村幫扶、服務光伏扶貧等產業發展和保障重大扶貧項目用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加大行業扶貧力度,全面實施農網改造升級。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農網改造資金328.39億元,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任務,完成公司供電的6423個貧困村電網改造,實現自然村全部按標準通“動力電”。截至2019年底,農網戶均配變容量由2015年底的1.41千伏安提升至2.08千伏安。農村售電量從2016年底的323.3億千瓦時,增長到2019年底的416.3億千瓦時,年均增長9%,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確保相關政策落實,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開展光伏扶貧,完成4134個光伏扶貧電站配套電網建設,累計消納上網電量7.55億千瓦時,結算發電收益4.34億元。堅決執行國家電價政策,自2015年以來下調大工業6.6分/千瓦時、一般工商業企業電價20.57分/千瓦時,累計每年可減少貧困縣用電成本超過20億元。推進貧困地區企業參與市場化交易,2018年、2019年共計減少貧困地區企業電費支出2.4億元,每年為農村低保戶、五保戶及易地搬遷戶減免電費近1億元。落實國家階段性降價政策,今年2月1日至6月30日共計將減少貧困地區工商企業電費2億元。
大力創新扶貧模式,全面激發脫貧攻堅新動能。精準實施“教育+就業”扶貧,面向全省51個貧困縣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考考生,定向培養鄉鎮供電服務職工,實現“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2018年至2019年共計招錄5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考生310人。精準提供就業崗位,2019年以來,為貧困戶提供護線員崗位53個、人均創收1.4萬元/年,在農網改造勞務用工崗位上聘用貧困勞動力407人。加大消費扶貧力度,營造全員參與扶貧氛圍,2019年以來,采購貧困地區農產品1860.96萬元(截至4月底)。
2016年至2020年,公司定點幫扶133個村(其中貧困村92個),共派駐133支駐村工作隊、256名工作隊員。累計定向捐贈4557萬元、項目239個。目前,9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累計精準脫貧1.41萬戶、5.07萬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