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清晨,在湖北省宣恩縣曉關鄉張關村的一座大山中,±800千伏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鄂西段項目部質量管理專責安穎坤和施工人員穿行于山林中。他們的目的地是位于山頂的一基鐵塔的組立現場。
這座山的坡度有近50度,雨后坡面濕滑,且山中沒有現成的路。他們向上攀爬每一步都要手抓藤蔓、腳踩樹樁借力,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滑倒。“這個樹樁有點松動,踩上去的時候小心點,千萬注意安全。”安穎坤邊走邊提醒同行的人。
±800千伏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工程鄂西段線路總長230.6千米,需新建鐵塔511基。
這天,安穎坤的工作任務是到組塔現場檢查安全管控措施落實情況。位于山頂的這基鐵塔塔材總重90噸,最重的單片塔材有825千克。山高林密,單靠人力很難將塔材搬運上山。為此,工程鄂西段項目部安排10名施工人員用近10天的時間,從山腳到山頂架設了一條長834米的貨運索道。索道運輸安全是現場安全管控的重要內容。
半個多小時后,安穎坤和施工人員到達了山頂。安穎坤仔細檢查索道門型架的穩定程度和塔材卸貨裝置的高度,接著又拿出望遠鏡觀察索道周邊環境。“索道正常,周圍無危險物。”他用對講機將檢查情況告知等候在山腳下的施工人員。
山腳下,一捆捆塔材整齊堆放著。負責這基鐵塔組立的項目經理王輝下達開工指令,施工人員合力將一段塔材牢牢固定在索道上。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滑輪運轉起來,塔材在索道的牽引下緩緩離開地面,向山頂“飛”去。20多分鐘后,這段塔材到達位于山頂的卸貨點。山上的施工人員將塔材卸下來后,索道繼續運輸下一段塔材。
“這條索道每次可以運送不超過2噸重的塔材,每天可以運送近20噸。”王輝說。由于山頂作業面狹窄,沒有可以堆放塔材的地方,組塔作業只能采取邊運送塔材邊組立的方式進行。
“白鶴灘—浙江特高壓工程鄂西段沿線地形以山地為主,高山大嶺占比達40%,線路還跨越清江水域,穿越部分無人區,沿線海拔在500米到1700米之間。這些因素給施工安全管控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安穎坤說。為此,工程鄂西段項目部共架設148條索道。和修建貨運道路相比,架設索道縮短了施工時間,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實現了塔材、金具點對點運送。
“在平原地區,10天就可以組立一基鐵塔,在這一帶山區卻要用上20多天。”王輝說,“部分現代化施工設備無法使用,很多工作只能靠人力完成。”
“雖然有困難,但大家參建特高壓工程的勁頭很足。”在索道運輸的起點,業主項目部技術管理專責李成毅緊盯著現場施工人員的每一個操作步驟,嚴防違章行為發生。李成毅負責鄂西段工程技術管理和1標段安全生產工作。自工程開工以來,他走遍了1標段的173基鐵塔,仔細排查每一個作業風險點。
截至目前,白鶴灘—浙江特高壓工程鄂西段已組立鐵塔257基。項目部帶領參建單位開展“黨建+特高壓”“黨員身邊無違章”活動,運用布控球等電子化設備,聚焦塔材運送、附件安裝等環節,盯住管好現場作業。(黃定懿 楊志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