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現場環境檢查完畢,無人機檢查完畢,信號穩定具備起飛條件,可以開展無人機巡檢工作……”5月5日,國網張掖供電公司無人機巡檢(配電運維)班武廷飛對10千伏113新城區線開展無人機巡檢作業。
一鍵按下,無人機騰空而起,一條近3公里的10千伏線路及60基桿塔的巡檢半個小時完成,十幾條設備缺陷信息呈現在無人機巡檢班的電腦終端并生成檢修作業單,這是該公司配電網數字化轉型的一個場景。
該公司以配電網數字化轉型為著力點,全面提升臺區智能終端建設應用水平,推動低壓配電網向能源互聯網轉型升級。加大配網數字化應用推廣力度,結合實際業務需求,深耕場景應用建設,堅持精益化管理、數字化轉型目標導向,以“狀態感知智能化、預警預測數字化”實現配電網業務全景信息整合共享,打造配網核心班組樣板,賦能配電網業務全領域,將提質增效重心從效益增長進一步拓展至效率提高、效能改善,加快配電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
該公司將無人機應用作為配網核心班組建設的能力提升重點,在縣域配電網實現無人機巡檢全覆蓋。無人機智能巡檢作為班組運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改變了傳統人工巡視效率低、精細化程度不高的問題,能夠實現線路巡視航線自動規劃、自主巡航、自動識別通道隱患,極大地提高了班組工作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低壓配電網作為供電服務“最后一公里”,運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供電質量。4月4日晚,高臺縣出現降雪天氣,對配電網設備正常運行帶來很大考驗,次日清晨5時41分,配網大Ⅳ區的配網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臺區智能終端,監測到前進村配變電流不平衡,該公司配網檢修(配網搶修)二班工作人員周棟邦、趙文軍立即前往現場組織搶修,并于9時恢復正常送電。
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客戶故障工單一目了然,極大地方便了處理臺區故障效率,這款基于供電服務指揮系統的應用程序成功上線“i國網”配網移動應用平臺,自推廣應用以來,4個配網檢修(配網搶修)班組搶修工單處理使用率達100%,故障處理及時率提升30%。該公司通過“1”個供電服務指揮平臺,以報障單為載體,監控為核心,實現對故障單據、搶修人員、搶修進度的全過程監控,“1”個移動APP以報障單為驅動,實現“客戶報障-故障研判-派單-搶修-復電-回單-客戶回訪”的搶修全過程閉環管控,幫助生產管理人員及時掌握故障及搶修全局信息,提升了故障處理及時性,客戶停電時長縮短了40%,客戶電力“獲得感”顯著提升。
國網張掖供電公司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積極推進新技術、新裝備在配電網生產運維中的應用。至目前,無人機智能巡檢在配電網生產運維中的作用發揮日益凸顯,完成無人機巡檢里程432公里,精細化巡檢線路15條,發現各類隱患缺陷64余處,累計發布搶修工單、停電信息共57余條,發布檢修工單32余條,配電變壓器停運時長同比下降23%,搶修時間同比減少26分鐘。(中國甘肅網 栗光磊 田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