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怒欲掀屋,雨來如決堤?!焙榉暹^境,連根沖毀的大樹、泥濘遍布的廣場,貴州受災三縣群眾的生活突然被打斷。風雨中,有這樣一群人,在黨旗的引領下,選擇沖鋒陷陣,迎難而上。他們的汗水與急切,讓我們感受到那種自然、純樸的親切,一種在任何時代、任何處境之下,都能帶來感悟的品格力量。
它見證的是遵義會議精神、長征精神凝于血脈的永續傳承——
攤開貴州地圖,一個個紅色坐標璀璨奪目。90年前的遵義會議以及萬里長征路途,每一粒沙、每一塊石頭,都見證了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歲月,將歷史凝結成精神的旗幟,而當下,見證了那種精神的恒久光芒。
“為了復電,我們不惜代價?!辟F州電網公司黨委的表態擲地有聲,90年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的長征精神在抗災搶險中一次次被深刻描畫:三都供電局黨員突擊隊隊長曾慰帶領3名隊員在泥石流肆虐的道路上跋涉6小時,該局黨員陳春徒步21公里穿越滑坡帶傳送衛星設備;遵義供電局黨員陳洪飛憑借豐富的臺風搶修經驗,操作大流量排水搶險車連續奮戰兩天兩夜……這些畫面,與前不久云南獨龍江鄉、廣東懷集搶修復電的場景何其相似。
時空坐標的交疊里,變化的是戰場坐標,不變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沖鋒姿態。
它,不是一鳴驚人的瞬間迸發,而是潛藏于心的自覺行動;它,不是心血來潮的一時沖動,更是對90年前紅色精神的恒久傳承。
聞“汛”而動,這是經驗,也成了習慣。它深入每個南網員工的血液,從指揮體系的高效運轉到千里馳援迅疾出戰,從大兵團作戰的有條不紊到安全作業的牢固守護,每打一仗、更進一步,這些戰風斗雨的故事,逐步聚結成南方電網的成長年輪。
它見證的是作風建設落到實處的馳而不息——
自然災難面前,電力行業是向險而行的行業,因為光和熱是災難后人們的第一訴求。供電人的臉龐,或許沒人看清;供電人的背影,或許并沒人及時為之喝彩。
在猴子河特大橋垮塌現場,三都供電局黨員突擊隊通宵守護應急通信設備供電;在凌晨三點,貴陽供電局黨員吳克忠于暴雨中毅然開著發電車奔向醫院,只為百余位靠呼吸機維系生命的病人;在榕江的泥濘道路上,榕江供電局城關供電所黨員徐金基、吳小柳所在的巾幗班僅耗時一天半就排查了1萬余只電表。
不遲疑、不退縮,緊貼基層,緊盯現場,身體力行,雷厲風行,高效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把人民電業為人民落到實處。這些飽含溫度的守護,無聲地詮釋著央企踐行人民至上理念的真實寫照。
“黨員跟我上!”廣西電網公司貴港供電局支援搶修隊員梁天湖一聲吼,16名黨員接力將2噸重的變壓器送上70度陡坡;“我黨齡比你們工齡都長,這時候不帶頭像話嗎?”三都供電局都江供電所老黨員潘成應不顧舊傷在齊腰洪水中肩扛電纜;“值了!”三都供電局黨員雷世山操作無人機至手指磨出血泡,當無人機傳回斷點影像時,他抹了把汗微微一笑……
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南方電網公司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信任,有力滋養了黨和群眾的血脈深情。當一座座苗鄉侗寨重新亮起燈火,那是初心的具象——以人間煙火映照著央企真正的樣子。
為黨分憂,為國盡責,新常態下的南網抗災故事,要站在人民立場才能讀懂其力量源泉,也只有回到央企的責任中才能看清迎難而上的價值。
南網報記者 毛春初 陳克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