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技工作會議強調,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采取一系列實招硬招,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深化科研改革、健全激勵機制、打造人才高地,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揮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主力軍作用,努力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服務科技強國建設,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會后,公司系統廣大科研人員和科技工作者深受鼓舞,表示將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各單位積極學習貫徹會議精神,拿出實招硬招,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電網智慧和力量。
加快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我們錨定變壓器這一電力核心設備防爆燃重大難題,創新提出變壓器故障主動防御技術。經過三年的科技攻關,我們完成了變壓器放電發展規律研究、主動防御策略算法研發和成套裝置研制,17套裝置已掛網應用。”國網華北分部生產技術部主任江長明說,“我們將加快放電傳感采集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推進主動防御技術迭代完善;開展裝置大規模掛網運行,提高裝置產業化水平。”國網華北分部勇擔大電網安全運行責任,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奮力攻關變壓器故障主動防御、“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分布式調相機和新型避雷器應用等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大電網運行中的重大問題,促進成果落地及重大技術轉化,提升大電網安全運行能力和新能源電量消納能力。
河南電力科學研究院科技部主任李瓊林表示,該院將認真落實省級電科院技術責任,做好新時代源網協同發展、電網系統運行控制、數智化賦能等方面科研需求分析、執行過程管控、成效評價等工作,圍繞重大科研項目打造新型配用電系統電能質量感知與控制示范工程,促進電能質量技術進步。國網河南電力深入開展原創性技術研發,大力推進公司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配用電系統電能質量智能感知與協同控制技術”項目攻關,系統布局公司和省級電力公司兩級專項研究框架項目,努力實現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創新突破;持續強化高等級創新平臺建設,研究制訂高等級創新平臺培育計劃,定目標、找差距、尋路徑,統籌各類科技創新資源,加強實驗建設項目支持,加快推進公司輸電線路舞動防治技術實驗室建設,積極申報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創建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
四川是全國最大的水電清潔能源基地。“以水為主,水風光氫協同運行是未來一段時間四川能源發展的重點,我們要做實做優國網實驗室,在梯級水電優化調度、變速抽水蓄能、多能互補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四川電力科學研究院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博研站負責人陳剛說。國網四川電力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突破行動,加快建設國家級科研平臺,持續優化體制機制,高質量建設公司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現階段正加快推進國家清潔能源技術創新中心創建,高質量建設國家能源“賽馬爭先”創新平臺,重點打造服務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網的技術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服務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設。
中國電科院電力系統研究所所長周勤勇表示:“新型電力系統未來已來,唯有科技創新才能應對挑戰。我們將持續深耕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基礎理論、仿真認知工具、運行控制方法、故障防御手段等重點領域,抓緊開展‘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輸電方案論證、公司規劃仿真平臺升級等支撐工作,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貢獻智慧。”中國電科院黨委第一時間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公司科技工作會議精神,聚焦管理做精、學科做專、全國重點實驗室做實,堅決扛牢技術責任,著力提升基礎研究和基礎保障能力,加快人才成果培育,加強協同創新,打造能源電力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此次大會在創新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實招硬招,讓我倍感振奮。作為張黎明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我將持續攻關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技術,完成第五代機器人迭代升級,拓展其應用范圍。同時努力在充電機器人、移動共享充電樁等技術攻關中實現新突破,打造更多‘黎明’系列產品。”“時代楷模”、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表示,“我也將發揮好‘傳幫帶’作用,引領更多青年員工投身創新實踐。”國網天津電力開展科技創新“強基”“賦能”“攀高”“燎原”四方面行動,制訂“優化科技創新組織模式”“推進實驗室專業能力建設”“深化產學研聯合創新”等18項工作任務,將科技創新的理念、技術、成果全面融入中心工作,推動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健全、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技創新氛圍更加濃厚、科技創新實用實效水平顯著提升、價值創造力不斷增強。
吉林電力科學研究院設備狀態中心可靠性分析室主管趙春明表示,作為一線科技工作者,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決心,把生產中遇到的痛點、難點作為科技創新的出發點,對準“卡脖子”關鍵技術開展攻堅。國網吉林電力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基地建設,將示范區打造成具有吉林特色的寒冷地區新型電力系統示范樣板;發揮該公司寒冷地區大型共享儲能電站集群示范作用,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聚焦三個“三峽”、新型儲能、“氫動吉林”、汽車產業上臺階等新興產業和重點項目,支撐吉林省新能源規?;l展;加強實驗研究條件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建立省市兩級科研成果轉化庫,拓展成果轉化渠道,做好線上線下轉化和應用推廣,促進自主攻關產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
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
公司首席專家,南瑞集團首席專家、系統保護實驗室主任薛峰說:“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我們將結合團隊實際情況,落實人才培養‘三大工程’,不斷優化人才能力評價標準,助力不同層級的科研人員做好職業發展規劃;進一步發揮‘勞模創新工作群’‘青年創新工作室’等創新創效平臺的作用,提高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引導年輕研發人員攻關高精尖技術,成就有價值的人生。”南瑞集團認真落實公司科技工作會議部署,堅持體系先行,在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上當好表率,落實公司科技創新體系改革要求,重構研究與研發并重的科研新格局;堅持為用而研,加快原創技術突破,構建新型運行控制體系,完善自適應停電防御體系,提高涉網涉控產品可靠性,全力守護大電網穩定運行;堅持研有所用,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造樣板,夯實網內業務,做大增量業務,拓展國際業務,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產力向新的質態躍升;堅持以才興研,在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上爭作示范,多措并舉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動力。
在江蘇蘇州,公司科技項目“半直流化”交流配電站構建與柔性調控裝置研制與應用項目已進入集中技術攻堅階段。蘇州供電公司配網管理部專職、該項目團隊核心成員董曉峰表示,團隊將在配網智能化方面持續創新,全力攻堅“半直流化”配網設備研發應用,不斷健全主網、配網、微電網協同業務,優化協同控制功能,加快新能源“四可”(可觀、可測、可調、可控)能力建設,支撐微電網、新型儲能、分布式電源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和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國網江蘇電力堅持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深入貫徹公司黨組決策部署,實施創新體系優化行動、關鍵技術攻堅行動、科技人才培育行動和國際交流合作行動,健全科研分類評價和考核激勵體系,建立技術監督責任落實機制,加大“雙高”電網安全關鍵技術攻關力度,提升大電網安全保障能力,推進煤電機組深調、非工空調智慧調控、規?;嚲W互動等調節資源開發技術研究應用,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努力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將積極探索跨學科、跨部門的新型科研組織模式建設,在超導輸電新材料和新技術上持續發力,加強碳纖維導線和鈦合金金具在重覆冰、重腐蝕、大跨越、增容改造等場景中的應用研究,有力支撐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陜西電力科學研究院超導與新材料應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璐說。國網陜西電力大力推進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該公司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關鍵問題,在新型儲能、超導新材料、電力北斗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產出標志性成果,加快培育優勢技術領域;建立貫通式成果轉化機制,推動今年第一批37項創新成果“登陸”電商平臺,組織所屬相關單位創建專精特新企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大科研柔性事業部常態化運轉,建立三級科研項目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加強省級科研單位能力建設。
針對傳統組塔落地抱桿重量大、運輸困難、組裝復雜等問題,公司首席專家、遼寧省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高級建設師陳震目前正帶領團隊成員攻關大型鐵塔組立行走式自升降落地抱桿技術。“我們圍繞復雜地形的電網建設施工研發高低腿鐵塔塔腿主材自動組立裝置、山地硬巖鐵塔基礎機器人成孔作業平臺等核心裝備,探索更高效、更智能、更綠色、更安全的施工工法,為全過程機械化施工提供技術支撐。”陳震說。國網遼寧電力認真落實公司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將黨建工作與科技工作深度融合,深耕“黨建+科技創新”工程,激發科研隊伍的創新活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國內首座500千伏全自主可控新一代變電站,推動16類原創技術示范應用,并圍繞科技示范工程建設全流程挖掘技術創新點,策劃一批綜合性重大科技項目,加快產出高水平科技成果,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科技示范工程,與國內高校、省內科研機構合作攻關技術難題、痛點,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孫珂 王耀鑫 霍鑫 陳力 羅曉慶 何鐸 修孟懿 袁仲偉 張聰 彭浩 陳維 楊欽伊 張愛萍 宋曉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