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電力行業是碳排放的重點領域,也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領域。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源電力該從哪些方面發力?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成旭。
記者:2020年,我國向世界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您看來,電力在實現這一目標過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日前,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并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您對此有何評價?
譚成旭: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在于節能減排,更在于推動社會向綠色發展轉型,以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轉變為核心,發展低碳經濟。
推動能源轉型,電力行業責無旁貸。能源轉型必須依靠電網這個連接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平臺。國家電網公司發布行動方案,聚焦數字基礎設施,在特高壓、充電樁等領域加大投資,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集中展現了央企“大國重器”和“頂梁柱”的責任擔當。
以遼寧電網為例,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驅動下,遼寧電網要實現無約束新能源接入和無約束業擴報裝,需要在電網接納能力、需求側響應等方面做大量工作。未來幾年,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將大量接入電力系統,電網企業在保障系統運行安全和供電可靠性方面將面臨巨大考驗。建議國家電網公司不斷加大對區域電網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快發展特高壓電網,助力新能源消納,保障地區經濟建設。
記者:要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您認為能源供給側和消費側應該如何轉型升級?
譚成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各方都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強有力的舉措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要更加注重發展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推進交通領域終端用電,及時更新用能標準建設,推動企業節能減排,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助力清潔能源發電消納。
同時,電力系統應結合5G互聯網智能化技術,布局分布式電源、儲能、基于電能的冷熱供應、能源管理平臺等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實現源網荷儲互聯互通,提升用能效率。
記者:通過建設能源互聯網,電網企業為各類用戶提供用能診斷、能源管理等能效服務。鞍鋼集團是否有直接的感受和體會?您對國家電網在助力提升全社會終端用能效率、促進產業轉型等方面有何建議?
譚成旭: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鞍鋼集團合作,圓滿完成了2.8萬戶“三供一業”供電分離移交任務。鞍鋼集團實現了輕裝上陣,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
目前,國網遼寧電力、鞍山供電公司已經與鞍鋼集團先期開展分布能源、分質供能、水不外排、氣不外散、多能互補等綜合能源服務合作,深度參與了鋼鐵生產工藝先進節能,以及鋼鐵企業配電網診斷、改造及智慧用能等技術研究,共同打造綜合能源服務示范工程,以互利共贏為基礎引領能源利用新模式健康發展,為推進鋼鐵領域綜合用能筑牢戰略根基。
希望國家電網公司與鞍鋼集團在綜合能源領域繼續深化戰略合作,共同推動節能減排體制機制和能力建設,助力鋼鐵等高耗能企業轉變生產方式,調整優化地區產業結構,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打造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生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