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
  • 當前位置: 首頁 > 電網 > 焦點新聞

    《人民日報》發表辛保安署名文章: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1-02-24 00:00:00

    2月23日,《人民日報》經濟版發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署名文章《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全文如下: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辛保安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國際社會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鄭重承諾,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了具體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相關工作部署。國家電網迅速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組織開展深入研究,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國家電網行動方案,明確六個方面18項重要舉措,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全力服務清潔能源發展,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

      近年來,國家電網認真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把推進能源轉型作為根本任務,全面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有力支撐了綠色低碳發展。截至2020年底,公司經營區清潔能源發電裝機7.1億千瓦、占比42%,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4.5億千瓦、占比26%,比2015年提高14個百分點,國家電網是世界上新能源等清潔能源發電裝機接入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電網。

      在能源生產環節,服務新能源等清潔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近十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年均增長33.6%,發電量年均增長34.8%,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以上;2020年,我國煤電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49.1%,歷史性降至50%以下。在能源消費環節,促進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不斷提升。2000—2019年,全球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從15.4%增至19.6%;中國從10.9%增至26%、提高約15個百分點。近年來,公司累計實現替代電量8677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散燒煤4.8億噸、減排二氧化碳8.7億噸。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擔當,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動力引擎,為能源電力工業提供了“彎道超車”、搶占世界制高點的重大戰略機遇。

      電網連接能源生產和消費,在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國家電網結合“十四五”規劃,對實施“碳達峰、碳中和”進行了深入研究。“碳達峰”是基礎前提,要盡早實現能源消費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費達峰;“碳中和”是最終目標,要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通過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術,實現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平衡。實現“雙碳”目標,關鍵在于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在能源供給側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在能源消費側全面推進電氣化和節能提效。

      國家電網將堅持系統思維,統籌發展與安全、速度與質量、成本與效益,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共同推動能源電力從高碳向低碳、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向以清潔能源為主轉變,積極服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當好“引領者”,充分發揮電網“橋梁”“紐帶”作用,促進能源生產清潔化、能源消費電氣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推動能源電力行業盡早以較低峰值達峰;當好“推動者”,加強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引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動全社會盡快實現“碳中和”;當好“先行者”,系統梳理輸配電各環節、生產辦公全領域減排清單,深入挖掘減排潛力,實現企業碳排放率先達峰。重點做到“六個推動、六個著力”:

      一是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著力打造清潔能源優化配置平臺。推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完善西北、東北送端和華東受端主網架結構,加大跨區輸送清潔能源力度,到2025年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億千瓦,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加快水電、核電并網和送出工程建設,到2030年公司經營區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0億千瓦以上。加強“大云物移智鏈”等技術在能源電力領域的融合創新應用,支撐新能源發電、多元化儲能、新型負荷大規模友好接入,到2025年初步建成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

      二是推動網源協調發展和調度交易機制優化,著力做好清潔能源并網消納。強化電網統一調度,加快構建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市場機制,積極開展風火打捆外送交易、發電權交易、新能源優先替代等多種交易方式,保障清潔能源能發盡發、能用盡用。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持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到2025年公司經營區抽水蓄能裝機達到5000萬千瓦。

      三是推動全社會節能提效,著力提高終端消費電氣化水平。大力拓展電能替代,推動交通電氣化發展,深挖工業生產窯爐、鍋爐替代潛力,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十四五”公司經營區替代電量達到6000億千瓦時。以工業園區、大型公共建筑等為重點,積極拓展用能診斷、能效提升等綜合能源服務。助力國家碳市場運作,支撐全國碳市場配額測算,加強碳減排方法研究,從供給和需求雙側發力,統籌推進能源電力發展和節能減碳目標實現。

      四是推動公司節能減排加快實施,著力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加強電網規劃建設運維各環節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實現全過程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環境保護。強化公司辦公節能管理,充分利用清潔能源解決用能需求。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充分挖掘碳減排(CCER)資產。建立健全公司碳排放管理體系,培育碳市場新興業務,形成共贏發展的專業支撐體系。

      五是推動能源電力技術創新,著力提升運行安全和效率水平。針對電力系統“雙高”“雙峰”特點,加快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關鍵技術研發,加快特高壓輸電、柔性直流輸電等技術裝備研發,推進虛擬電廠、新能源主動支撐技術進步,研究推廣有源配電網、分布式能源、終端能效提升和能源綜合利用等技術裝備研制。深化應用“新能源云”,全面接入煤、油、氣、電等能源數據,支持碳資產管理、碳交易、綠證交易、綠色金融等新業務,服務國家智慧能源體系構建。

      六是推動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著力集聚能源綠色轉型最大合力。貫徹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水平舉辦能源綠色轉型國際論壇,打造能源“達沃斯”,傳播“能源轉型、綠色發展”理念。圍繞“雙碳”目標,促進政府機構、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研討交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攜手共創綠色發展美好未來。

      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需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好發展與安全、政府與市場、保供與節能、成本與價格,研究制定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市場調節、企業率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國家行動方案。要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引導;發揮企業實施主體作用,推動國家方案落地;強化基礎理論研究,深化技術裝備創新;加強能源電力統一規劃,引領行業協同發展;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ㄗ髡邽閲译娋W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未來30年改變世界的碳中和革命與中國崛起!

    碳達峰,碳中和是世界各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絕對需求,更是世界各個國家在新一輪能源革命展開的技術競賽,誰在新一輪風電光伏的可再生能源競賽中勝出,誰就是下一輪的世界強國,世界大國。誰在新一輪的風電光伏的可再生能源競
    深度閱讀2021-02-23
    20條共識解決巴黎協議框架下的美國得州大停電同類事件

    20條共識解決巴黎協議框架下的美國得州大停電同類事件

    電力系統當下話語權的大背景,一是《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后,30碳達峰,60碳中和。由節能減排上升到國際水平高度,磚家給出的路線圖:減少化石類能源消耗,超常規發展風光發電,冒進結論是不上火電。二是要不要建設和形成一張國家級的全覆蓋的形成南北互濟、東西互補的特高壓交直流混聯大電網,和國家級跨省靈活調解支援的統一調度運行機制。
    電力朋友圈2021-02-23
    “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啥?

    “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啥?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深度閱讀2021-02-23

    碳中和并不意味著化石燃料的完全退出,或助力火電估值修復

    碳中和并非“零碳”或意味著火電機組供給增速大幅放緩。碳中和并不意味著化石燃料的完全退出,而是通過減少人均用能、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植樹造林以及碳捕捉技術等多重方式實現。
    動態2021-02-23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部署,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重要新聞2021-02-23

    首批64億元碳中和債完成發行 六大銀行主承銷

    發展綠色金融逐漸成為國際主流共識,該如何助推綠色金融的發展變得越發重要。在當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催化下,綠色金融已先行出發,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儲備了大量的金融資源。
    動態2021-02-23

    國務院印發指導意見 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焦點頭條2021-02-23

    何建坤 | 解答推動碳達峰的九大問題

    近日,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和人民日報麻辣財經工作室、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聯合訪談節目——《人民e財經
    行業要聞2021-02-23

    零距離體驗國內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

    智慧園區,從何處起步?是通過構建開放共享的能源互聯網,實現園區多種能源高效平衡的供給?或是從智慧運營平臺開始,將園區的一切情況盡在掌握?亦或是毫無障礙“一臉通”,徹底步入“刷臉”時代?以上問題的答案,都
    行業要聞2021-02-23

    首批碳中和債在債券市場發行

    本報訊 綠色債券是發揮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格局,滿足實體經濟轉型帶來的巨大綠色低碳投融資需求。近日,南方電網、三峽集團、華能國際、國家電投集團、四川機場集團、雅礱江水電等6家企業注
    產業財經2021-02-23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td id="4ea3t"><ruby id="4ea3t"></ruby></td>
  • <track id="4ea3t"><strike id="4ea3t"></strike></track>
    <p id="4ea3t"></p>
    <table id="4ea3t"><option id="4ea3t"></option></table>